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1983年10月,西藏考古学家在拉萨北郊娘热山沟曲贡村的考古发掘,把拉萨的文明史推到4000年之前。 考古学家在这里发掘出一些墓葬和灰坑。墓葬有石椁,葬式为屈肢葬。出土了一万多种器物和大量兽骨,石器以打制最多,也有少量磨制石器和玉器,以及极少数细石器。磨制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钵、石铲、石磨等;骨器也有很多,以骨锥、骨针、骨簇为主,有一枚骨针,针尖开小孔为针鼻,类似近代缝纫机针。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陶片,陶器均为手制。陶色以灰色为主,其次为表面磨光......[查看详情]
藏王墓位于拉萨市东南,琼结县城对面的木惹山上,是公元七世纪至九世纪历代吐蕃赞普的墓葬群,方圆达3公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墓9座,方圆3公里,尚未发掘。形制大至相同,均为方形平顶,有的因长期风雨剥蚀,形成圆形平顶。大小不一,排列也不整齐,多数高达数十米,酷似山丘。均以土石夯结而成,每层厚度15—20厘米。 据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及前后几代赞普均葬于此。除个别墓外,大部墓主已怀可考。在附近山峰下一大墓前台,立有石狮一对,高1.55......[查看详情]
四十年前的宇妥桥四周空空如野 今天的宇妥桥是繁华的商业区、宽敞的步行街 宇妥桥又名琉璃桥。在大昭寺西藏医院对面。“宇”,藏语意为松耳石;“妥”意为顶。因桥顶采用绿色琉璃瓦盖成,远望似松耳石顶,故名。该桥建于清乾隆年间。 据藏史记载,因驻藏大臣衙门与布达拉宫之间有条小河,人畜来往不便。清政府拨专款修建此桥。在高原阳光的照射下,绿色琉璃瓦桥顶犹如碧玉流光,分外妖娆。 宇妥桥门票:无 宇妥桥交通:宇妥桥位于拉萨市内,可乘坐101、1......[查看详情]
楚布寺音译磋朴寺。在拉萨市西约60公里的堆龙德庆县古荣区。该专属噶玛噶举派。最早为江浦神殿,建于9世纪初。赤祖德赞时期,在郎达玛灭法时被毁。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由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噶玛支系(简称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主持兴建。寺主噶玛巴(《明史》作哈立麻)活佛曾受明朝“如来大宝法王”封号,为当时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领袖人物。17世纪中叶格鲁派(黄教)得势后,噶玛噶举派实力受挫,寺内有格鲁派一僧人常驻,以示监督。寺中保存明......[查看详情]
拉萨田大叔农家乐 店名:田大叔的小窝 位置描述:位于西藏拉萨市娘热路上 交通描述:交通便利,步行到布达拉宫只需5-6分钟,步行到大小昭寺20-30分钟。到扎基寺可做602 设施描述:是一栋藏式带院二层小楼,配有宽带,24小时热水,电视,洗衣做饭自助,干净整洁 价钱描述:多人间15元,3人间20元,双人间25元单人间40元长住可打折 补充说明:可以免费招待甜茶,闲暇时坐在院子里晒着拉萨的太阳,喝着甜茶会觉得人生很美好~ 我们还为大......[查看详情]
娘热民俗风情园位于拉萨市北郊的娘热沟,距离市中心6公里,是拉萨市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纯民俗景点。早在4500年前就有藏族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在这里建造了9层高的沽喀玛如堡;桑普扎在此创造了藏文字;藏传佛教第一篇石刻嘛呢经(六字真言)就矗立在园内。 在这依傍起伏地势营造的5万平方米的园子里,林木茂密,溪水潺潺,绿草茵茵,鸟声啁啾。古建遗存、文物展厅、牦牛帐篷、石木阁楼隐匿其间,娘热沟是一个富有灵气的山村,景区周围有西......[查看详情]
药王山西侧阳面的摩崖石刻是拉萨有名的一处室外景观,山体不高也不低,密密麻麻刻满了上千个大小佛像,因此,人们把这块摩崖石刻称为“千佛崖”。相传,这里最早的石刻佛像是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的作品。据五世达 赖喇嘛所著《西藏王臣记》记载:一日松赞干布来到红山,见到六字真言幻影从山中自然显现,他当即沐浴净身,又默默祈祷。随后,又于六字真言放出的光芒中看到观世 音菩萨、度母、马头金刚佛像,于是他请人依照自然所现 ,在岩石上雕刻出佛和菩萨的像以及六字真言。千百年来,人们不......[查看详情]
八角街位于古城拉萨的中心,是拉萨本来面目保留得最完整的街道。它是拉萨的宗教、经济、文化、民族手工艺乃至西藏的风土人情的集结地,也是旅行者到拉萨必去之地。 “八角街”呈圆形,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时钟,辉煌壮丽的大昭寺就是钟轴。八角街并非以街道形状定名,而是藏语“帕廓”的音译,意思是围绕大昭寺(建于七世纪中叶)的街道。按西藏佛教徒的说法,以大昭寺为中心绕一周称为“转经”,以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之朝拜。八角街还是藏传佛教信徒转经的最主要的线路,每天都有磕......[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