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形睡佛”是由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奇观。1989年5月11日,广东顺德县冲鹤乡农民潘鸿忠到乐山旅游,拍下了一张凌云、乌尤全景照。回家乡后,突然发现照片上的山形宛如“健男仰卧”;遂跋《乐山巨佛发现记》,在《四川文物》(1990年第4期)首次发表。
8月,《乐山报》发表了《乐山巨佛发现记》全文。9月,四川省文化厅派考察组专程赴乐山考察,给予了肯定。庚续,《四川日报》、《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华声报》、《中国旅游报》、《今晚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竞相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始料未及的反响,可谓“巨佛”出世,轰动一时。慕名而来的远近游人,络绎不绝。
“巨佛”头南脚北,卧于眠江东岸,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米。乌尤山为“佛头”:山嘴是“肉髻”,景云亭如同“睫毛”,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维妙维肖,最富神采;凌云山栖鸾、集凤两峰为“佛胸”,灵宝峰是其“腹和大腿”,就日峰是其“小腿”;龟城山南坡则为其“脚”。乐山大佛位于“肩”、“胸”内,寓“心即是佛”、“心中有佛”之意,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
“巨佛”山体是距今一亿二千万年前的白垩纪上统夹关组紫红——砖红色砂岩。战国晚期,秦蜀守李冰“凿离堆”,乌尤山山体有所改变。汉代,三山均为墓地,建造了成百上千的崖墓。凌云、乌尤之间的麻浩崖墓内,刻有一尊我国最早的摩崖佛像。唐代,乌尤山、凌云山佛教大兴,建有乌尤寺、凌云寺,开凿了乐山大佛。灵宝塔始建于唐代,宋以后历代均有维修。这些相关的自然、人文历史奇妙地结合,把“巨佛”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初始展现到了人们的眼前。那鬼斧神工的奇特景观,为名城乐山增添了一个全新的内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巨佛”景观不是随处可见,观赏“巨佛”的最佳点是在乐山古城东迎春门码头一带。在此处往南眺望,或春或夏、或早或晚、或万里晴天、或云雾弥漫,“巨佛”均可一收眼底。那巨大的身影,伴随着三江流水、四季风云,似隐似现,与嘉州山水浑然一体,给来来往往的游人一种江山多娇的美的享受、一种妙趣天成的文化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