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吉县西北30公里处,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壶口瀑布东岸垣头,西濒黄河,北通古贤沟,南达麻库掌,东连南村垣,东西长约一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是一个三面临沟河,一面通高原的葫芦状独立山梁,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同志会等首脑机关于1940年至1945年曾驻扎在这里。阎锡山以南村音近“难存”,并意欲标榜克服困难,故改名克难城,通称为克难坡。
克难坡是个黄土山头,原住有六户人家。这个山头,是由西向东并列和从北到南倾斜的五条沟梁组成,各梁均有一块冲积平地,或种有庄稼,或栽有桃树。后来阎锡山将这里定为营地,在事建筑,经过二年多的修建,终于将这个弹丸之地修建成了一座窑洞叠立,颇具规模,可容纳两万余人的山巅小城,一时成为第二战区的军事重镇与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阎锡山根据自然地形分别将五条沟梁命名为:西新沟、一新沟、二新沟、三新沟、四新沟、五新沟。之所以取“新”字为头,与其1938年 6月,在古贤整军会议上强调的“新能存在,旧必灭亡”有关联的。整个城堡结构,布局是以内外两道城垣构成,一、二新沟居内,是城的核心地区;三、四、五新沟和西新沟为外城。城堡周围设有六道关卡,东端梁顶,叫庙儿岭问事处,东北通往古贤沟叫神道要问事处;临黄河岸畔设马粪滩问事处,南面沟底叫麻库掌问事处;通往内城有东、西门问事处。每个问事处除设警卫部队外,尚有一个值班室,进入城堡须经值班室请示得到认可后方可进人。除这六道关卡可进人克难城外,周围深渊峭壁均在各个制高点的碉堡控制之下,根本无法通行。克难城内一新沟居中,沟口建有实干堂,即会议室。堂后建有一排石窑,是主持会议办公地,堂前有广场,广场南建有洪炉台,即阎锡山每天早上举行朝会,发号施令之处,间或亦在台前场地召开大会或举办晚会。沟内东西两崖,打有两层窑洞,住有二战区司令部各处室、同志会执行部、参谋处、机要处、军务处、军需处、副官处、粮秣处、服装处、文件稽督处、会计处、省银行、参事室、内勤队、检参室。正北面建有昭义词大厅,亦称忠烈祠,内供抗战忠烈人员牌位,以纪念抗战牺牲将士。如抗战初期忻县陈敬棠殉难之牌位。两旁厅柱刻有两副对联,一联是:“千秋庙貌光华胄,九曲涛声壮国魂”,另一联是:“百战鼓鼙思壮士,三河袍泽仰英灵”。祠后崖上窑洞住有同志会各组及干部招待所、克难小学等;阎公馆在实干室右前方。是一排座面向东的窑洞,共七孔。第一孔为阎锡山的两个公子所往;第三、四孔是阎锡山所居,全窑用白麻纸裱刷一新。因阎锡山畏湿潮,土炕缝隙全用石灰填充又外加纸裱,以保持整洁干燥,土炕上平铺着鹅绒被褥,竖着鹅绒靠枕,白色外罩。炕桌上摆着水晶平光镜,高中度老花镜、放大镜,日式粗水笔,美式歇弗尔式细水笔,戴月杆小楷、墨盒,纸张之类,东西虽多,却井然有序。炕桌对面摆着一列长凳,兼作办公室。有特殊公干,阎锡山坐在炕桌旁听汇报。两孔窑合并的会议室,兼作接见干部或招待来宾的处所。开会时,阎锡山坐在一把网绳穿起来的自制靠背木椅上。上面铺着棉花垫、狼皮褥。夏天开会时,阎锡山脚踩在木踏板,冬天又脚踏热砖。在阎锡山的办公桌上,摆着眼镜、放大镜及各种笔,一旁放着浸泡桔皮水的泥精壶。这些东西,阎来物到,阎去物随。
为了保卫阎锡山和阎公馆的安全,警卫部队分三线配备:外线警卫、内线警卫及贴身警卫。
外线警卫:即政卫一师驻在克难坡北的文城一带;政卫二师驻在克难坡南面的留村一带; 196旅驻在克难坡西的秋林带;二战区挺进四纵队驻在克难坡,东南的汾西、赵城一带;政卫四师驻克难坡东北的乡宁一带。
内线警卫:在阎锡山居住区百米范围内,每到夜间,卫侍人员身配手枪,部署在阎锡山住宅的房上、左右、前后、门口等处。按点设哨(左右以视线所及为哨点)。中间设游动哨联络。白天减少哨点,但必须以能见度为限。
贴身侍卫:侍卫长由张逢吉兼任。下设侍卫组、膳食组、医务组、舆驾组。侍卫组30多人,配备德国造手枪,日夜在阎锡山的院心、窗前和门口侍卫,组员不仅是百发百中的神枪手,而且擅长腾空、跳远、肉搏、擒拿等软硬功夫。阎锡山对这样周到的安排极为欣赏,不久便将负责勘察地形,修建窑洞,安置公馆的副官处科长律焕德提升为司令部副官处处长。
阎锡山所住的窑洞较深,中有小门可通向第三孔窑,为开舍接见与招待来客所用。第四孔窑洞是阎锡山的五堂妹阎慧卿与其夫梁廷武之寓。院东北方为普通庭院式大门,进门的照壁上有天地爷小神龛一个,内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之神位”,系原住户所筑留。后来阎推行“兵农合一”,又在神龛外贴了“天天要进步、地地要划分”的对联。门首有内勤队侍卫兵士分立两旁,日夜值勤站岗。窑洞之东新建平房一排,一头为阎公馆小灶房。一头是阎的两个儿子及孙女的书房。院落宽敞,有土墙围护。此为阎公馆的主院。公馆下有一石建“防空洞”,阎亲笔题有“兼可休息”字样。
阎公馆南边的一个小院,有窑两孔,是阎的二太太徐兰森之居处。阎公馆北边亦有一大院,是一排座西向东的窑洞,最南头是内勤队侍从长张逢吉及副官所占,中间两孔为阎的侍从医官所用,备有各种中草药,由中医张子仁与副官安敬业掌管。最北头一孔是省主席赵戴文所住。窑内清雅异常,其旁一窑是秘书徐培峰所居。此院无围墙,由石级小坡直上,可至洪炉台或通往东西各山头的各处室。迤南分别建有克难室、进步室、批评室、竞赛室、检讨室、真理室、望河亭,下有路通马粪滩黄河渡口。登上望河亭,则可见黄河波涛滚滚,壶口烟柱上云霄。
望河亭东西两面均有匾,西匾题曰:望河亭。东匾题曰:北天一柱。两边石柱刻有对联一副:“裘带偶登临,看黄流澎湃,直下龙门,走石扬波,淘不尽千古英雄人物;风云莽辽阔,正胡马纵横,欲窥壶口,抽刀断水,暂收复万里破碎山河。这则对联不知何人所撰,但用的是阎锡山的口气,字迹却是当时山西省政府秘书长宁超武的手迹。
二新沟在一新沟东,沟口建有乐干堂,内住有山西省政府民政厅、财政厅、建设厅、教育厅及视察委员会。一、二新沟之间沟下,有一大窑洞称:“万能洞”,即“随部食堂”的大饭厅。二新沟东南方为“麻库堂”,有金代隰吉便宜经略史杨贞之墓及墓碑。
杨于金末曾据守“牛心寨”抗击元兵,兵败后夫人,两子一女及婿,皆先后殉节。杨贞则扑黄河而亡。阎锡山非常崇尚杨贞的忠烈之举。曾修其墓。当时省政府工作人员王葵经撰有吊杨公墓诗并序,陈监先有杨贞碑校跋发表在《阵中日报》。墓近并建有“杨经略祠,洞前石楹上刻有“时穷节乃见,身陨道不孤”。除此以外,二新沟还驻有合作社、保安委员会、交际处、工程处、器材处、编练处等等。
三新沟居二新沟之东,沟内住有同志会干部委员会、田粮处、洪炉训练委员会和随部医院。二、三沟之间岭下有长隧道,可相互通行。
四新沟在三新构之东,住有运输社和工程人员等。沟北部是庙儿梁,设有问事处,是进出克难坡的门户,有大道直通吉县城。
庙儿梁之东是南村,设有公寓。民大曾住北村,沟东另有一沟即为五新沟,是集体墓地。
西新沟在一新沟之西,通称西门外。军法处、军械处、交通处、卫生处、《阵中日报》社和纺织厂、发电厂在此。此外,还利用这些沟的自然地形,逐层挖有大大小小将近两千孔土窑洞,供其军政人员、警卫部队和随部家属占用。为了便于防空,各个沟架下都挖有防空洞,有的把沟梁挖通,如一至三新沟和一至西新沟,都可以在洞内直接通行。
洪炉台南崖下有泉水一股,克难坡军队,干部、学生、眷属人数最多时达两万多人,均饮用此水,其旁建有蓄水池及澡塘。还有些单位驻地,延伸到克难坡附近的村庄,如古贤沟驻有随部医院的病房和歌剧队,评枪队;文城驻有驮骡队、修路队;小圪塔驻有八路军办事处,南村驻有附员室、宪兵司令部和侯讯室;宋家坡驻有集训队;留村驻有政治交通局等等。阎锡山的机为庞杂,致使克难坡人口逐年递增。
古贤村在克难坡之北,一岭之隔,有长遂道可通,两村距离约五里许,阎骑毛驴随从步行,出洞上坡,约需半小时。一九三八年五月至十一月,阎曾住古贤,以后时来憩息。六月至九月阎曾在此召开整军及行政会议,八月间,阎在古贤会见朱德总司令。阎锡山曾有《克难坡感怀》一诗,附录于后:
一角山城万里心,
朝宗九曲孟门深,
俯仰天地无终极,
愿把洪炉铸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