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画乡赏画到漳平,有三个小镇是不可不去的,除了花乡永福、茶乡南洋之外,另一个就是画乡新桥,可赏画。新桥,古称和睦里,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相传在漳平建县前就文人辈出。正是承继着历史文化的底蕴,这里的农民于耕作之余,喜好挥毫泼墨,善画乡村风貌,表达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或许他们作画,从来没有想过给自己带来名或利,也从来没有想过能拿奖,纯粹只是一种爱好,一种素习的延续,但乡间的画风,使新桥博得了"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称号。在全国大小乡镇中这惟一的称号......[查看详情]
自清源山一线天向东行,经蚁蚣路,可达寿星峦。此峦活脱一个头颅浑圆、弯腰行进的老人。扶拦而上,峦顶建有长寿亭。亭构于悬崖上,雕梁画栋,色泽艳丽,古雅多姿。亭顶六角飞檐,中心葫芦朝天,绿色琉璃瓦覆盖雨篷,亭壁的寿星画像格外显眼。亭之南面峭壁上有现代书法家罗丹的"人长寿"巨幅摩崖石刻,分外醒目。峦、亭、字互为烘衬。至此,寿者之怀,游人当可领略一二。由此远观后山层峦叠蟑,可感受大海波涛汹涌的气势。近处俯看面前的奇峰怪石,可一睹"孙悟空""东海龙王""龟丞相""大......[查看详情]
孔子曰:“学而优则仕”。 一代一代培田人的理想是在耕读为本的前提下像吴拔祯那样,寒窗苦修,入阁拜相,光宗耀祖。因此,培田先祖特崇文重教,书院群落远近闻名,私塾和学堂分布在培田村前村后,朗朗书声传于村中任何一个角落。据传,在培田八百多年的历史中,共有“南山书院”、“十倍山书院”、“云江书院”、“紫阳书院”、“等天学堂”等18座书院,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处于村南的“南山书院”。 明清以来,举人吴茂林、福州才子邱振芳、翰林曾瑞春等一批名士执教于此,有“距......[查看详情]
李氏大宗祠始建于清道光16年。是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公建造的宗祠。从李火德入闽至今 800余年,其后裔遍布闽、台、粤、赣、桂及东南亚各国。近年来海外李氏子孙到此寻根谒祖者络绎不绝。 李氏大宗祠坐落在上杭稔田乡官田村河谷盆地,四周群山叠翠,风景秀丽。李氏大宗祠系三进四落式的砖木结构建筑。有大厅二栋、大小客厅26间,住房104间,占地5600平方米。这座结构严谨、气势非凡的宗祠造型,充分体现了客家宗法制度的建筑艺术,在八闽极为罕见。
集庆楼位于永定下洋镇,依山面水,与紧邻的四座圆土楼和三十一座方土楼相呼应,构成风光秀丽的初溪土楼群。集庆楼建于明永乐年间,占地二万八千多平方米,由两个环圆型楼组成,外圈有四层共二百多个房间,鼎盛时期住过五十多户三百多人。该土楼不仅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圆土楼之一,还以结构特殊著称。全楼用七十二道楼梯分割成互不干扰的七十二个单元,木结构均靠榫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是一处难得的古代建筑典范。 目前,集庆土楼一层已初步建成五十多个展室,展出雕艺、戏曲、乐器坊......[查看详情]
蛟洋文昌阁位于上杭县蛟洋乡蛟洋村,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占地6000平方米,穿斗式木构架,葫芦刹,砖木结构楼阁,外观6层,内为4层,通高22.6米。大门额上题刻为楷书、横排:“腾蛟起凤”。一、二层四角方形,三层以上八角,攒尖顶。二层有回廊,三层八面开窗,四层开7个窗。文昌阁左侧有天后宫,右侧有五谷殿。蛟洋文昌阁是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1929年7月20日,毛泽东指导召开了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贯彻中共“六大”决议,总结1927年......[查看详情]
龙岩市体育中心位于新罗区九一南路,占地约200亩,是我市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体育活动中心,现拥有国际标准田径场,室内处游泳池、羽毛球馆、大豪保龄球馆、举重网球馆、网球场、体育训练基地、综合办公楼等优秀设施,己逐渐成为龙岩市的标志性建筑,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单位之一。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加强场、馆、池的管理,另一方面向广大群众优惠开放,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的活动中来,达到提高居民生活素......[查看详情]
汀州试院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座落于长汀县城兆征路,原为汀州历代考试场所,试院内有唐代双柏树、龙山书院、朱子祠等,为庭院式土木结构厢房,占地面积11370平方米。前身是琼山地馆,现为长汀县博物馆。 一九三二年三月十八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苏维埃政府旧址召开,通过了《实行劳动法令》、《土地问题》、《军事工作》、《财政经济问题》、《苏维埃建设问题》等决议案,成立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张鼎丞任主席。下设裁判、财政、粮食、土地、妇女、文化、劳动、工农检......[查看详情]
四堡玉沙桥是连城县现存较完整的四座古廊桥之一,坐落在马屋村尾的水口林边,始建于清康熙23年(1684年),距今已有319年历史。相传当年因花溪河底沙石晶莹闪烁如玉石,故名玉沙桥。 玉沙桥全长30米,宽5米,高10米,桥面砌以大小如一的鹅卵石,两旁建有木栏杆和木桥,四周张有雨篷,上为瓦屋式建筑,廊分九楹,首尾中间均有小阁,高低错落,结构优美。桥礅以大理石条砌成鳌头模样,用圆枕木纵横铺七层成桥基。整体建筑为廊式瓦屋风雨桥。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