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中国四堡雕版印刷展览馆座落在连城县四堡乡政府大院后面,坐东朝西,原是雾阁村邹氏的族祠,叫定敷公祠,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21年(1757年),距今有240多年历史了。整体建筑由门楼、上厅、下厅、左右四个厢房和一个天井组成。 北边走廊的墙上挂着大幅的展示四堡概况的图片和文字,从中我们了解到四堡是一个传统的商业和手工业之乡。 上厅的北厢房,是雕板展室,室内靠墙的玻璃柜内,展出了三百多块漆黑的木雕版,这些雕版都是清代遗留下来的,有几块《百家姓》......[查看详情]
如果说永定是一个没有大门的中国土楼民居博物馆,那么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俨然就是浓缩永定客家土楼的博物馆。洪坑,一个居住着五百余户人家、二千多人的小山村,四面群山环抱。洪川溪,清澈,活泼,小巧,蜿蜒,穿村而过;站在溪桥上,看青山,如黛,连绵起伏;看两岸,土楼,雄伟古朴。 这个平常的自然村落,就因至今犹存三十多座大小不一、方圆各异的客家土楼,而扬名天下。村中有最富丽堂皇的“土楼王子”振成楼,有最小的“袖珍圆楼”如升楼,有布达拉宫式的奎聚楼,有府第式的福裕楼,还......[查看详情]
汀江之水,蜿蜒南流。两岸层峦叠嶂,河道迂回曲折、滩多流急。棉花滩是其中一个著名的险滩,二十世纪末,国家在此投巨资,重点建设国家级水利枢纽工程——棉花滩水电站,揭开了古老汀江开发的新篇章。因为建设水电站,在棉花滩筑起一个高高的大坝,拦住汀江干流,而成一泓碧玉,“高峡出平湖”。这个截流蓄水而成的人工湖就是龙湖。从此,优美的湖光山色,与雄浑的客家土楼交相辉映,奠定了“土楼之乡”永定“东楼西湖”的旅游发展格局,为永定旅游业的发展展现广阔前景。 湖光龙湖,位于......[查看详情]
石门湖位于冠豸山东南,并与冠豸山景区紧相毗邻,旧称"石门岩",为连城昔日八景之第二景--"石门宿云"所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连城城郊严重缺水,明知石门岩清水常流但无法引用。民间曾经流传着一首民谣:"石门岩,拱桥背,大小蚊龙有一对,要是有人锁得住,世代不用吃糠菜。"大、小蚊龙山是石门岩的主体山,锁住蚊龙为的是治水,周边群众深受干旱之苦。解决农田灌溉和群众生活用水成为强烈的呼声。1970年9月3日,连城县成立石门岩水库工程指挥部,9月15日正式动......[查看详情]
汀州试院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座落于长汀县城兆征路,原为汀州历代考试场所,试院内有唐代双柏树、龙山书院、朱子祠等,为庭院式土木结构厢房,占地面积11370平方米。前身是琼山地馆,现为长汀县博物馆。 一九三二年三月十八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苏维埃政府旧址召开,通过了《实行劳动法令》、《土地问题》、《军事工作》、《财政经济问题》、《苏维埃建设问题》等决议案,成立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张鼎丞任主席。下设裁判、财政、粮食、土地、妇女、文化、劳动、工农检......[查看详情]
四堡玉沙桥是连城县现存较完整的四座古廊桥之一,坐落在马屋村尾的水口林边,始建于清康熙23年(1684年),距今已有319年历史。相传当年因花溪河底沙石晶莹闪烁如玉石,故名玉沙桥。 玉沙桥全长30米,宽5米,高10米,桥面砌以大小如一的鹅卵石,两旁建有木栏杆和木桥,四周张有雨篷,上为瓦屋式建筑,廊分九楹,首尾中间均有小阁,高低错落,结构优美。桥礅以大理石条砌成鳌头模样,用圆枕木纵横铺七层成桥基。整体建筑为廊式瓦屋风雨桥。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十......[查看详情]
衍香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坐落在新南村,建于1880年,创建人是苏谷春。苏谷青春少年时期家境清贫,中年后在家乡以及上海等地经营条丝烟生意,生意兴隆,发家致富,于是建了这座楼。 衍香楼主体直径40米,底墙厚1.5米,顶墙厚0.7米,墙高14.5米,有1个大门,2口水井,3个厅堂,4副楼梯,每层34间,4层共136间。底层楼梯旁分布有4个卫生间,厅边6个洗浴间。一层为各家厨房餐厅,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大门钉有钢板,门内的顶端设有灭火的水喉水箱,过去曾有匪贼行......[查看详情]
振福楼位于湖坑镇下南溪,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凤起丹山秀,蛟腾碧水环”。这幅门联相当准确地描述了振福楼和周围环境和谐构成的一幅山乡风景图。振福楼的大门面对着哗哗而来的南溪。溪面宽阔平缓,河里大石横卧。两岸河堤高筑,厚实坚固。 桥下不远处,深潭碧水,古榕葱茏,如伞如盖。如果站在大门对岸的村道上回望振福楼,可见振福楼的屋面正好位于峡谷两侧的山峦之间,楼不高不矮,不显不隐,正好起到两山之间"过渡"的作用。可以说,以振福楼为中心形成的秀美而幽......[查看详情]
芷溪村简介 芷溪村所在的庙前镇位于连城最南部,素有连城“南大门”之称,地处连城、上杭交界处,地形东西宽而南北窄,西、南两面与上杭县毗邻。这是一个藏在闽西的崇山峻岭之中,被修竹茂林掩映着的较为平坦的丘陵。早在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由于吏治清明,境内久经离乱的百姓,稍得休养生息的机会。 而当地本来就是一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万物生长的地方。刚刚吃饱穿暖的百姓在境内建起了一座关帝庙,乞求关帝老爷保佑一份长久的安定。这座关帝庙没有让他们......[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