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武夷岩茶"大红袍"、安溪"铁观音"乃其中佼佼者,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备受推崇。在闽西山区,一种产于云雾缭绕高山上的高山茶,以其品佳质优、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等优点而畅销于世。国内惟一的青茶类紧压茶漳平"水仙茶饼",就是闽西高山茶的代表。 水仙茶,名字好,味道好,产于茶乡南洋。南洋,处漳平中西部九鹏溪下游,峰峦竟秀,田园叠翠,环山产茶,著香四里,为著名的"茶乡"。这里山高,终年云雾缭绕,溪流纵横,森林茂密,气候独特......[查看详情]
画乡赏画到漳平,有三个小镇是不可不去的,除了花乡永福、茶乡南洋之外,另一个就是画乡新桥,可赏画。新桥,古称和睦里,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相传在漳平建县前就文人辈出。正是承继着历史文化的底蕴,这里的农民于耕作之余,喜好挥毫泼墨,善画乡村风貌,表达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或许他们作画,从来没有想过给自己带来名或利,也从来没有想过能拿奖,纯粹只是一种爱好,一种素习的延续,但乡间的画风,使新桥博得了"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称号。在全国大......[查看详情]
上杭人很骄傲,从1929年5月到1933年11月,在这4个来年头里,毛泽东曾经9次来到上杭,其中3次到上杭古田镇,3次进上杭城,3次往上杭才溪乡。在上杭的山山水水中,留下了许多毛泽东的伟大足迹,流传着许多毛泽东的故事。走进上杭,如同走进朝圣的殿堂. ●临江楼前朱毛对弈 1929年10月,身患严重在疾的毛泽东,由几名赤卫队员用担架抬进上杭城,住进了临江楼二楼东厢房。早前,他己因自己的正确意见得不到采纳而离开了红四军。坐落在县......[查看详情]
"中山镇"探秘小小弹丸之地,人不逾万,方圆不过十里,却聚居着100多个姓氏,流传着独特的"军家话"及其民情风俗,自清延续至今。古镇中山奇特的文化现象,由此备受外界关注。 ●住百家姓 中山,在武平县城西南隅11公里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生存的足迹。公元736年在此设武平镇以来,武平场、武平县、武平所、中山乡、中山镇,几经更迭,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沿革在千年以上。 自中原风雨飘摇衣冠南迁以来,客家人多聚族而居,一村一楼多属同宗。惟有中山,仅......[查看详情]
“美国卫星发现土楼”之说,为永定人所津津乐道:六十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卫星照片中发现福建西部崇山峻岭间,有类似核反应堆的东西,引起白宫一阵恐慌。后来,美国情报人员亲赴土楼探访,解开疑团。 从此,已经存在千百年的客家土楼,扬名天下。它的方圆世界,它的神奇、古朴、壮观、美丽,震撼人心,博得了“神秘的东方古城堡”、“中国古建筑奇葩”等种种赞誉。 神奇的民居 然而,土楼究竟有何神奇或神秘呢?走进土楼,一层层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就会找到新的发......[查看详情]
自清源山一线天向东行,经蚁蚣路,可达寿星峦。此峦活脱一个头颅浑圆、弯腰行进的老人。扶拦而上,峦顶建有长寿亭。亭构于悬崖上,雕梁画栋,色泽艳丽,古雅多姿。亭顶六角飞檐,中心葫芦朝天,绿色琉璃瓦覆盖雨篷,亭壁的寿星画像格外显眼。亭之南面峭壁上有现代书法家罗丹的"人长寿"巨幅摩崖石刻,分外醒目。峦、亭、字互为烘衬。至此,寿者之怀,游人当可领略一二。由此远观后山层峦叠蟑,可感受大海波涛汹涌的气势。近处俯看面前的奇峰怪石,可一睹"孙悟空""东海龙王""龟丞相""大......[查看详情]
孔子曰:“学而优则仕”。 一代一代培田人的理想是在耕读为本的前提下像吴拔祯那样,寒窗苦修,入阁拜相,光宗耀祖。因此,培田先祖特崇文重教,书院群落远近闻名,私塾和学堂分布在培田村前村后,朗朗书声传于村中任何一个角落。据传,在培田八百多年的历史中,共有“南山书院”、“十倍山书院”、“云江书院”、“紫阳书院”、“等天学堂”等18座书院,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处于村南的“南山书院”。 明清以来,举人吴茂林、福州才子邱振芳、翰林曾瑞春等一批名士执教于此,有“距......[查看详情]
李氏大宗祠始建于清道光16年。是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公建造的宗祠。从李火德入闽至今 800余年,其后裔遍布闽、台、粤、赣、桂及东南亚各国。近年来海外李氏子孙到此寻根谒祖者络绎不绝。 李氏大宗祠坐落在上杭稔田乡官田村河谷盆地,四周群山叠翠,风景秀丽。李氏大宗祠系三进四落式的砖木结构建筑。有大厅二栋、大小客厅26间,住房104间,占地5600平方米。这座结构严谨、气势非凡的宗祠造型,充分体现了客家宗法制度的建筑艺术,在八闽极为罕见。
集庆楼位于永定下洋镇,依山面水,与紧邻的四座圆土楼和三十一座方土楼相呼应,构成风光秀丽的初溪土楼群。集庆楼建于明永乐年间,占地二万八千多平方米,由两个环圆型楼组成,外圈有四层共二百多个房间,鼎盛时期住过五十多户三百多人。该土楼不仅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圆土楼之一,还以结构特殊著称。全楼用七十二道楼梯分割成互不干扰的七十二个单元,木结构均靠榫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是一处难得的古代建筑典范。 目前,集庆土楼一层已初步建成五十多个展室,展出雕艺、戏曲、乐器坊......[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