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城市
关键词
国内
国外

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亚洲

欧洲

南美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价格区间
 - 
景点级别
主题推荐

洛阳景点门票

智能排序
人气
价格
< 7/35 >
  • 香山寺

    香山寺洛阳

    北京到香山寺旅游线路>>

    香山寺位于龙门东山山腰,其建筑古朴浑厚,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该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后),梁王武三思奏请武则天予以重修,正式命名为“香山寺”。当时的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霄,石像七龛,浮图八角”。 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将给密友元稹撰写墓志铭的润笔费,捐修香山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使寺名大振。白居易还把自己在洛阳12年所写的八百首诗,编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查看详情]

  • 木札岭

    木札岭洛阳

    北京到木札岭旅游线路>>

    三大游览区,200余景点木札岭整个区域由九撞沟、原始森林、官帽峰三大游览区组成,有天河瀑、白龙撞、鲁班岭、官帽峰等景点200余个。5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河南省原始生态旅游区,原始森林是植物的王国和动物的乐园,其中包含有保护植物领春木、中华龙鳞榆、石楠藤等1886种,动物包括金钱豹、香獐、羚羊等在内的高等动物188种。落差达113米的瀑布 落差达113米的瀑布--龙瀑布,跳越山崖,披挂而下,深涧雾罩,空谷传声。溯谷而上,亲水而游,清澈甘泉,不沐而爽。原始林海、......[查看详情]

  • 范仲淹墓

    范仲淹墓洛阳

    北京到范仲淹墓旅游线路>>

     范仲淹墓在今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北约半公里处,北依万安山,南面曲河水,东临九龙山,西望龙门山。墓地内古柏林立,共达520余株。墓地分前后两域,总面积约35亩。前域有一间青砖青瓦铺成的山门,还有石坊、石翁仲、石羊、石马等数件。范氏祠堂也在前域,一旁的飨堂内悬蓝底红字匾“以道自任”,为清代光绪帝所题。祠堂前有几通高大石碑,护有青砖碑楼,其中两侧范文正公神道碑的碑额为宋仁宗亲书的“褒贤之碑”四字,碑文为隶书,由宋代名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查看详情]

  • 汉魏故城

    汉魏故城洛阳

    北京到汉魏故城旅游线路>>

     汉魏故城在洛阳市东十五公里,南临洛水,北靠邙山。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于此,其后三国魏、西晋、北魏均以此为都,4代共历时330多年。因主要是东汉、北魏两代,故称汉魏洛阳故城。1962年开始全面考古发掘,得知今存遗址东垣残长3895米,西垣残长4290米,北垣残长3700米,南垣为洛水冲决。残垣一般高于地面1一2米,北垣东段高出地面5—7米。城墙均用夯土版筑而成。全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周边约14公里。城内主要建筑有宫城、宫殿、......[查看详情]

  • 金谷春晴

    金谷春晴洛阳

    北京到金谷春晴旅游线路>>

     谷园是西晋大官僚石崇的别墅。该园规模宏大,随地热筑台凿池,楼台亭阁,池沼碧波,交相辉映,再加茂树郁郁、修竹亭亭、梨花团团、桃花灼灼、柳丝袅袅、百花竞艳,真如天宫琼宇。洛阳八大景之一的“金谷春晴”,指的就是这里春天的美景。对金谷园的旧址,众说纷纭。但多数人认为在孟津县送庄乡凤凰台村东南一里许的袋形浅谷中。

  • 灵台遗址

    灵台遗址洛阳

    北京到灵台遗址旅游线路>>

     灵台遗址,在洛阳汉魏故城南郊,东汉中元元年(公元56年)曾建有一座天文观测台--灵台,现仅存遗址。   灵台遗址,面积达44000平方米。其中心为一方形夯土高台,其基址南北长约41米,东西宽约31米,高约8米。夯土台四周各有上下两层平台。下层平台筑有回廊,其北面正中有坡道上通二层平台。上层平台四方,原各有五间建筑,每间面阔5.5米。遗留下来的西面建筑的墙壁涂以白粉,东面涂以青粉;南面建筑的铺地砖上有朱红色粉的痕迹。这种依方位的施粉方法,与崇拜四灵(东......[查看详情]

  • 洛浦秋风

    洛浦秋风洛阳

    北京到洛浦秋风旅游线路>>

    洛浦秋风是洛阳八景之一。洛河东西横贯洛阳全城,沿河两岸筑砌堤防,遍栽花草树木。清风徐来,碧树婆娑,景色宜人。每逢夏秋,夕阳西下,彩霞满天,洛水河畔,游人如织,流连忘返。隋唐时期,洛河水量浩大,桃李夹岸,杨柳成荫,芳草鲜美,长桥卧波,帆樯林立,四季风景如画,尤其“金风消夏,半月横秋”时节,更是充满诗情画意,故有“洛阳自古多才子,无人不咏洛阳秋”之说。魏王堤、波月堤、窈娘堤、斗亭等是洛河两岸比较著名的景点。

  • 万佛洞

    万佛洞洛阳

    北京到万佛洞旅游线路>>

      万佛洞在龙门西山中部。因窟内南北两壁刻有一万五千余尊佛像而得名。完成于唐代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正壁主尊阿弥陀佛高约4米,端坐于八角形束腰须弥莲花座上,神情安祥肃穆。后壁刻着五十四枝莲花,每枝莲花上各坐一尊菩萨或供养人,构思新颖奇特。南北两壁壁基雕有多尊伎乐人和舞者。伎乐人手持各种乐器,形象生动传神,似乎已陶醉在自己奏出的天籁中。舞者婀娜多姿,衣袂飘飘,仿佛正在精心演绎最曼妙的舞蹈。洞外南壁雕有观世音菩萨像,右手执麈尾,左手提净瓶,表现了“万法皆空......[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