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
我国第一座系统展示中华农业文明和历史渊源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将于今年10月在南京开馆。该馆由南京农业大学与南京博物院共建,目前展馆建设和文物征集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一期工程9月底完成
据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教授介绍,博物馆将集中展示我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历史和农业科技成就,传播农业科技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作为南京“农业硅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还将成为农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博物馆建设将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计划投资300万元,布展工作将于9月底完成,10月份与市民见面。二期工程计划投资1500万元。建成后将同时悬挂“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分院”两块牌子。
文物征集正在进行
据介绍,博物馆将用丰富的农业历史文物勾画出人类“衣食”原料生产的起源及发展过程,集中展示中国万余年农业发展的历史及农业文明的成就。展览将分四个部分:中国农业起源;农业生产与科技发展;农业经济制度变迁;农村社会与农业文化。
据透露,展品中有6000多年前用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的石器、石刀、石斧,7000多年前碳化的种子,8000多年前驯养家禽的骨骼等实物展品,直观地展示我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历史。此外,还有大量的模型、丰富多彩的实景图片等,以反映我国农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博物馆已于去年9月开始向全国征集文物,主要集中在黄河文明发源地陕西、山西、山东和长江文明发源地江苏、浙江等地,现已征集到文物数百件。
500年前《齐民要术》亮相博物馆
博物馆展品还将依托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丰富的院藏资源。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拥有中国唯一的农业史博士后流动站。目前院藏图书8万余册,其中原版与农业有关的古籍就有346部3000余册。其中明嘉靖刻本《齐民要术》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该版本全国只有两本,被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列为重点文物,此次也将在博物馆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