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又名孙中山纪念馆。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此楼专为收藏孙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主楼为宫殿式建筑,外观又像一座寺院楼,共三层,底层为讲经堂,并有夹楼听座;二楼为藏经、阅经及研究室;三楼为藏经室。楼后有回廊式建筑,长125米,壁面镶砌的是冯玉祥将军捐赠的“三民主义”学说全文碑刻,共6讲138块,计15万5千余字。每讲分别由当时的书法家张乃恭、陈天锡、连声海、李启琛......[查看详情]
位于南京东北郊,是南京绕城高速公路的北跨江工程,南起尧化门,经江中的八卦洲到江北的大厂区,是国内第一大斜拉桥,在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的多多罗大桥和法国的洛曼底大桥,居第三位。2001年3月竣工通车,它的建成大大缓解了已有30多年历史的南京长江大桥的交通压力。交通:小型客车收费20元。
占地面积约13.3公顷,位于六合县城东北,石柱每根直径约40-60厘米,高20-30米,横切面呈规则或不规则的六边形、五边形等,根根平直挺拔,排列密集整齐,极为壮观,是地质旅游的胜地。
南京猿人诞生地。汤山镇西的雷公山中,有一个巨大的溶洞群,现已探明溶洞总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目前对游人开放的有雷公洞和葫芦洞。1993年3月13日葫芦洞内出土了一具较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引起了世界的瞩目。据科学鉴定,这是大约出生于30万年前的南京猿人,南京地区新人类史也就向前推进了20多万年,同时证实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起源于韩府山,沿山脊南去直至牛首山主峰北侧,全长4200米。故垒完整处底宽2.5米,高1米,垒砌整齐。南宋建炎四年(1103年),岳飞在牛首山设伏,岳家军就地取石,垒筑工事,伏击金兵。牛首山大捷后,乘胜追击,将金兵驱逐过江,收复建康(今南京)。
千佛岩是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凿于294个佛龛中,号称千佛岩。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据古文献记载,这里曾有过一尊很精致的佛像,堪与云冈和龙门石窟媲美。但由于这里的石质属石英砂岩,易于风化,又经明代太监争修,致使这里佛像的艺术价值大打折扣。1925年起,栖霞寺住持若舜等人用水泥把全部造像......[查看详情]
弘觉寺塔位于牛首山东峰南坡,始建于唐大历九年(774年),相传是唐代宗李豫为“感梦而筑”,后毁,现塔身是明初重建。塔高30多米,7级8面,每面有壶门一座,小窗两扇,雕木飞檐,造型典雅,风格古朴。1956年曾在塔底层盖石下发现鎏金喇嘛佛塔和金卧佛及青花瓷罐等物。是南京现存最雄伟的砖制仿木结构楼阁式古塔,登临塔上,南郊风光一鉴无余。
桃叶渡位于十里秦淮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附近,即淮青桥东.今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桃叶渡之名的由来,要追溯到六朝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他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那时内秦淮河水面阔,遇有风浪,若摆渡不慎,常会翻船。桃叶每次摆渡心里害怕,回此王献之为她写了一首《桃叶歌》:“桃仙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后人为了纪念王献之,遂把他当年迎接桃叶的渡口命名为桃叶渡。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处均为繁华地段。河舫竞......[查看详情]
辛亥之役人马合冢座落在雨花台烈士雕塑东北坡道崖壁上。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南京九镇新军首先响应,在中华门外袜陵关起义,并进攻南京,后因弹药缺乏,伤亡惨重,不得已退到镇江,联合部分镇江新军为基干,扩大组织江浙联军,再向南京进攻,终于击败了清军,光复南京。后人把这次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和马分两冢合葬,并立碑以志纪念。
渤泥国王墓位于安德门外向花村附近。墓前现有神道碑一块,卜有碑跌。神道两侧排列着石马一对,马夫一对,石羊一对,石虎一对,文臣武将各一对。其规制和常见的明代功臣墓一样。埋葬的是明朝爪哇属国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渤泥国在今天的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文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