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李香君故居座落于南京夫子庙来燕桥南端、美丽的秦淮河畔,为明末清初名妓“秦淮八艳”之一 李香君的故居。李香君虽为一名青楼女子,但她深明大义,善辩忠奸,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受到后人敬仰。是昆剧“桃花扇”的发源地。清代著名戏剧家孔尚任以她和复社文人侯朝宗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出“桃花扇”这部不朽之作。李香君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河房河厅建筑,三进两院,院内丹桂、藤萝、蕉影婆娑,与玲珑的太湖石相映成趣,古风盎然。
幕府山在南京市西北方的长江之滨,山峦延绵起伏,西起上元门,东至燕子矶,长约12里。幕府山有五座山峰,主峰名北固峰,高70余丈,峰下有幽深的石洞。中峰有仙人洞和虎跑泉等名胜;西北二峰合称夹萝峰,俗名“夹骤峰”。幕府山东面,沿江有石灰岩山岭,明洪武年间在山旁建有观音阁,故名观音山。至明英宗时,因阁建寺,名弘济寺,后和永济寺,为南京一大古刹。
东花园又名复园,清朝时为两江总督署花园。太平天国时在这里建东花园,与西花园(煦园)相对称。当年有石舫、湖泊、假山以及楼台亭阁等,在清军攻破天京时被毁。国民政府时期曾是行政院的一部分。现根据历史资料复建了东花园的一部分。东花园位于总统府内东部。
告天石刻亭为一座四角石亭。告天石刻是明成祖朱棣祭天的文告,碑文对其父、皇后感恩怀念,老皇帝病故时他未能奔丧,深感歉疚,故有“登遐日远,痛怀丧葬之未,亲崩失年又益感劬劳之未报”等句。告天石刻原在紫霞洞上方,因岁月悠久沧桑巨变而湮没,中山陵园管理处重新刻石立于此。告天石刻亭位于风景区中马腰。
金粟庵位于南京西南隅集庆路北,与六朝凤凰台故址和清代愚园废地邻近。民国《首教志》载,金粟庵因地近瓦官寺而得名,为瓦官寺故地遗存。据说“画祖”顾恺之画金粟如来像(维摩诘像)时在此打过草稿。现庵主为全乘上人,守庵数十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金粟庵香火再起,善男信女,络绎而至。1994年,日本僧侣界“天台イム教青年联盟访中团”为纪念“慈觉大师”诞辰一千二百周年,来金粟庵,向古庵奉纳慈觉大师绘像。位于南京城南秦淮区,有14、19、21、35、62、63、75、80......[查看详情]
永寿塔位于溧水县城的永寿塔园内,地处秦淮源头的溧水县城宝塔路。永寿塔是座风水宝塔,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初名永昌,后敕改今名,清乾隆元年(1736)重修,是溧水县城的一个标志,登上塔顶即能俯瞰秀丽的溧水县城。塔为砖砌仿木楼阁式,7级8面,高约40米,底层周匝八角形白石台座,塔身每层辟券门4个,另四面做假门,二层以上各层真假券门上下相闪而置,四层以上将假门改为假窗框,每层有腰檐、平座,周绕栏杆,塔内做四方形塔室,每层置木扶梯和木板楼面。现塔台基、石......[查看详情]
道胜堂位于中山北路408号,现为南京市第十二中学。该教堂建于1915年,是基督教圣公会(后改名为中华圣公会)所建,取“以道胜世”之意,称为道胜堂。它是基督教圣公会传教、礼拜之所。据说,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曾在此居住过。马吉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拍摄了大量侵华日军暴行的照片,成为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铁证。1995年,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为了撰写《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来南京实地调查取证。她来到道胜堂,拍摄了约翰·马吉曾经居住过的房屋。 1921年,在......[查看详情]
塔园位于南京城南110公里处高淳县双塔乡。塔园占地面积4700余平方米。 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唐贞元十七年(801)建保圣寺,规模较大,有山门、大殿、保圣塔、观音堂等建筑,寺院早已毁圮。现存塔为宋绍兴四年(1134)重建。塔四面七级,俗称"四方宝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通高31.5米。塔身无座,底层围有外廊,每层均腰绕外檐及平座,底层和七层四面辟门,其余均相对开门,门位各层上下相闪。因塔身逐层递收,加上腰檐平缓,刹尖高耸,使古塔形状挺......[查看详情]
糖坊廊河房,其建筑平面呈菱形。宅内有跑马楼两进,中间为内天井,后面河厅一进,为清代中晚期建筑风格。跑马楼檐下栏板、挂落雕刻十分精美,多为戏曲图案,现保存完好。河房高大的封火山墙,在秦淮河畔尤显突出。糖坊廊河房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糖坊廊河房位于中华门城堡西侧,糖坊廊61号,南临秦淮河。
颜真卿碑林由中山陵园、颜真卿画院和日本东京中国书法研究会共同兴建,占地2500平方米,立碑近百块,有的是著名书法家林散之、胡小石等大家手笔,有的是日本著名书法挥毫创作。整座碑林仿唐代建筑艺术风格,庄重古朴,典雅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