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
新近落成开放的中国审计博物馆,坐落于北濠河之滨,与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相邻。南通中国审计博物馆是迄今为止唯一以国家审计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博物馆,也是世界上第一家国家审计博物馆。展馆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4000平方米,分为基本陈列区、临时陈列区两个部分,集收藏、科研、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该馆展示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审计制度、审计管理、审计活动及其所体现出的审计文化。依次展现了我国审计事业3000多年的发展脉络,以珍贵的历史文物、文献佐证了国家审计是民主与法治的产物、更是推动民主与法治的工具。
审计博物馆的南门,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题写的“中国审计博物馆”大字上方,一个大大的红色“審”印。进入展厅,迎面是一个形如魔方似的青铜雕塑,上面分别刻着:“审、勘、磨、计、覆、勾、稽、比”几个字。这些字是表述审查财物账计的行为,从多种不同角度反映出审计在其漫长成长历史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形态。由此也揭示了审计是一种错综复杂,且不断发展变化的综合体。“魔方”的后面是一面浮雕,似乎是表现中国审计的源远流长。雕塑的两侧,分别旁列着新中国几代领带人对于审计工作的指示。
审计之旅从眼前矗立的一组雕像开始,雕塑讲述的是大禹斩防风的故事。我国早在大禹建立夏朝时,便开始了对财政收入实行审计,当时的“审计局长”就是由大禹亲自兼任的。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审计的萌芽和产生阶段。话说公元前的2023年,全国第一次税收审计会议在浙江绍兴的茅山山麓拉开帷幕。会议重点审计了全国各地上缴中央财政的情况,审计结果表明,完成任务最差的是浙江德清的防风氏部落。防风氏作为酋长自恃实力雄厚,有胆有识,不把大禹放在眼里,他不但谎称当地受灾严重,无力向中央政府足额交纳税款,而且连会议都懒得参加。
防风氏如此胆大妄为,不仅仅因为他在国家水利部门是个精英,还因为大禹是他的亲舅舅,沾亲带故的防风氏自觉高人一等。他哪里想到,大禹为了捍卫国家权威,避免中央财政收入被地方部落侵蚀,决定以破坏财税制度的罪名判处防风氏死刑,卫士一听令下,随即蜂拥而上,将防风氏绑赴刑场,由刽子手用石刀斩杀,从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国家领导人亲判地方长官死刑之先河。为了惩前毖后,大禹还下令将茅山改名为“会稽山”,让人们永远记住以“会稽”为基础的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展馆中,还陈列着一些殷商甲骨刻辞。春秋战国时期,为适应中央集权的国君控制管理全国和吏治的需要,上计制度应运而生,并广为运用。秦朝将其推广到全国,至西汉时,臻于鼎盛。随着上计制度的发展,包含于上计中的审计监督内容越来越丰富。秦汉的监察体系中,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审计职能的官员和机构,这些官员通过审查账簿籍册,稽查赋税财物,使审计监督在对官吏的日常监督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计制度在秦汉时逐步成熟、完善。张苍,就是秦汉时期主持上计的著名人物,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审计事业。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财政管理上,逐步形成了统一化、法律化的上计制度。当时,张苍精通算术、会计,知晓天下经济文书计籍的奥秘,又是一位普于从事经济监督工作的能人,因而被任命为国家民政、财政及审计部部长等职。张苍不但花费很多的时间专门审阅全国各地呈报上来的有关人户、田地的增减、财物、赋税的出入等方面的上计报告,还将审理结果呈报皇帝批阅。之后又对上计制度作了一些重大改革,对开创汉代的审计事业,特别对制定和完善《上计律》做出过重要贡献。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城西睡虎地发掘出12座秦墓,其出土的秦简内容丰富,保留了大量反映我国古代审计制度化思想的重要法律规范资料。秦简中,相当于官员培训教材的《为吏之道》中提出:官吏职责是“除害兴利,慈爱万姓”,“吏有五善”为:忠信敬上、清廉无怨、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谦让。对官员犯罪有严格防范:“府中公钱私贷用之,与盗同法”;官员交接时要进行“离任审计”;负责仓储的官员办理移交时,应清查核实库存情况,如有疑问,必须报县级政府复查,发现问题的要对前任官员进行处罚。秦简中还有禁止官员经商等内容,对于行贿受贿也有严厉处罚等。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了很多辉煌的文化成就,审计思想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尽管在中国古代审计理论主要表现为一些片断的思想,但是我们从审计机构、审计制度、历代审计思想家及其著作等方面,依然能够梳理出古代审计的思想脉络。审查收支计算,以定岁出岁入,权皆属之审计院,实全国财政总监督也。南宋时,首次出现了以“审计”二字命名的专司政府财政收支监督的独立审计机构。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依据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古代就有了储粮备荒思想和仓储赈灾的措施。那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战胜灾害和克服意外事故的能力很差,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和社会秩序,人们需要在丰年和歉年之间进行调剂余缺。储粮备荒、以丰补歉的思想和主张便成了立国安邦之必需。在储粮备荒思想的影响下,自西周起,中国就出现了一种救荒、济贫的重要的政策措施,即建立专门的粮仓。储存粮食,用来稳定粮价,借贷或放粮救荒、济贫。
一片片甲骨、一件件青铜、一枚枚竹简、一卷卷古籍、一幕幕场景,将中国审计的历史变迁全方位的展现。从封建时代的账薄审计、钱粮审计、考核官吏的治绩审计,到当代的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那就是“责任”。一路参观下来,受益菲浅。审计博物馆,对于普及审计知识、增强民主法治意识,对于进一步发掘审计历史文化资源,从前人创造的审计文明中汲取营养,更好地把握审计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中国审计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审计监督,日益成为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在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