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您所在的位置: 全程网首页 > 宁波景点 > 后海塘

后海塘

详细地址:

开放时间:

景点简介: [查看全文]

景点简介

    在今镇海区城关镇东北海岸,东起巾子山麓,西北延伸至俞范后塘嘉燮亭,全长4.8公里。897年(唐乾宁四年)始筑泥塘,1189年(南宋淳熙十六年)改筑单面石塘。1748年(清乾隆十三年)起,历三年余修葺。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重修。辟塘基阔9尺,打粗大木桩。塘面底夯块石,兼钉顶桩,条石交错压顶,塘背厚土夯实,可容二马驰骋。现存巾子山至西端建城碑亭一段,长约1300米,与镇海原县城护墙结合,城塘合一,高9.9至10.6米。既挡海潮,又御海上入侵之敌。自建城碑亭至现进港公路一段,石塘长1000米。1981年7月,列为县重点文保单位。1989年12月12日,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口海防遗址之一。

 后海塘原为一道挡风、堵水的护城屏障,始筑于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距今已有1090余年历史。当时修的是土塘,因“常有冲决之虞”,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改作石塘,但仍抵御不了飓风狂浪的冲击,多次溃塌。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县令王梦弼为抗风潮侵袭,具状上呈,恳请朝廷拨款修塘。王县令经过广泛调查,博采众议,认为“单石薄土奚能永固”,遂于风涛顶处改建夹层石塘576.5丈,次要地段修石塘396丈,新建石塘51丈,修北面坍城表里810丈。他亲临工地指挥,历经三秋,才把旧石塘改筑成新砌石塘,形成城北巨障,其夹层塘设计之精良,工程之浩大,为浙江省沿海所罕见。以后近百年未曾大修。直到清道光十年(1837年)以来,又屡遭飓风恶浪,土石溃决,不得不几经整修、改建、加固。解放后,后海塘仍是镇海、江北地区的重点防洪设施,于1957年,1964年两次修葺。到20世纪80年代,因城区发展建设需要,在塘外又筑“镇北”和“灰库”两条新塘。至此,这一投工百万,利民800余年的石砌“巨龙”才完成了它捍城防汛的历史使命。

  如今,这条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力量的石塘已成为宁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海内外宾客游览胜地,是人们茶余饭后新的休憩和游乐场所。清晨,这里烟霞飘渺,天地一色,是晨练的好去处;傍晚,灯火闪烁,一片繁荣景象,那是浙江镇海石油炼化总公司炼油车间的烟囱喷出的火焰在跳跃。当你漫步镇海城区最热闹的城河东路尽头,沿着环城公路向北看海塘,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与招宝山对峙的巾子山麓,巾子山“山形卓立,形如巾帻”,来到山脚下,拾级而上,登临山巅,清凉的海风便扑面而来。极目远眺,塘内是鳞次栉比的房屋楼宇,塘外过去是一望无际的海涂,现在是镇海口正在开发的新区。沿着塘身东往西走,塘下护城河水波光粼粼,塘体上新栽的夹竹桃树郁郁葱葱,形影婆娑,置身于此情此景中,定会使你流连忘返。

  如果你留心观察,还会发现石塘中段和西端半掩在地下两只碉堡的痕迹,这是镇海人民抗击日寇入侵的历史见证。石塘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处歇凉亭。东首巾子山上古有八面楼,为邑之官宦吟诗饮宴之所,今已改建成仿明石亭,内置张世杰纪念碑,有全祖望《张太傅祠堂碑记》。相传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迫近临安(现杭州),宋将张世杰移军驻扎镇海,元都统卞彪奉命前来说降,张世杰闻之大怒,遂断其舌,施以磔刑。后人对此多有诗词吊赞。明林时耀《登山吊越公》诗曰:“孤臣一旅捍危城,巾子山前白浪盈,今日田张昔日卞,越公遗恨定难平!”塘的西端为嘉燮亭,亭内碑上记录了千年来当地人民围海筑塘的悠悠史实。

  后海塘1981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后海塘,有许多生物生活着。

  植物主要有空心莲子草硬毛果野豌豆合萌茭白等。

  主要是小龙虾、明线瓶螺、某些鱼类。

交通信息

特惠政策

温馨提示

周边景点推荐

相关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