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六胜塔位于石狮市石湖村钗山上,六胜塔是八角五层塔心柱仿木楼台阁式花岗岩石结构,为北宋政和年间僧人募资建造,元代重修,六胜塔是海船进出泉州湾的重要航标。 史载,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1117年),高僧祖慧、宋什等通过募捐建六胜塔于山坳,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27年),该塔被元军毁坏。根据民间传说,1276年,南宋端宗赵昰被拥于福州,受元军所逼,流亡闽南,又为蒲寿庚所阻,进泉州城未遂,一度避居石湖,并在此建行宫,后由石湖出海,死于硇洲(今广东吴......[查看详情]
泉郡富美宫位于泉州市区城南、晋江下游的富美古渡头之畔南门水巷末端,故名富美宫。宫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原在西侧的富美渡头;清光绪七年(1881年)移建今址;道光元年(1821年)重修,碑尚存;民国二十五年(1936)重新扩建。 宫祀西汉太子太傅萧望之等王爷神,为泉郡王爷庙的总摄司,配祀文武尊王、张巡、许远及二十四司。原为地方保护神,后逐步发展成为泉州唯一的“王爷行宫”,是萧太傅信仰的发祥地。香火兴盛、分炉遍布各地,且随着泉州先民......[查看详情]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设在鲤城区开元寺内,主要陈列室1974年从泉州湾后渚港发掘的宁代沉船及其伴随出土物。 沉船残长24.20米、残宽9.15米。船声扁阔,底尖,船壳板用2至3重板叠合,有13个水密隔舱,主龙骨两端接合处均有“保寿孔”。 根据研究,这是一艘13世纪泉州造的中型远洋货轮,长度为34米、宽11米、型深4米,载重量达到200余吨。 在“泉州海外交通史陈列馆”,我们将从大量的珍贵文物和模型中去了解古代泉州、了解古代刺桐港的兴衰。泉州,......[查看详情]
南天寺初号石佛岩,亦名石佛寺,位于东石镇岱峰山。据清康熙三十八年《重兴南天禅寺碑》记载:“宋嘉定丙子一庵净师过此,夜见峭壁灿光三道,是山萃众岳之灵,遂募镌弥陀、观音、势至三尊,建造殿宇,因就石佛为号……”。这是康熙时提督全闽陆师军务统制水师吴英捐俸重修并撰写的碑文。所镌石佛浮雕,气势磅礴,确系泉南石佛造像中,雄冠无二,独负盛名。 三尊石佛雕在巨岩崖壁间,外浮雕一殿堂式佛龛,高7米,宽16米。石佛均高6米、宽3米。正中雕阿弥陀佛,盘腿端坐在2米高的......[查看详情]
是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教寺庙,位于晋江华表山南麓,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实物依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摩尼教在我国旧称“明教”,其教义是杂揉佛教、基督教、祆教而成,公元3世纪中叶在波斯创立,唐武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传入中国。到明初,朱元璋嫌其教名上逼国号,遂驱逐信徒、毁坏寺院,摩尼教逐渐被其他宗教所融合。泉州草庵摩尼教寺成为仅存的珍贵史迹。 草庵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初为草筑。元顺帝至元五年(公元1399年)改为石构歇......[查看详情]
苏夫人姑庙位于紫帽山北麓,原属泉州府晋江县三十三都常春乡,奉祀泉南民间女神苏六娘。据《泉州府志》记载,在明成化,万历年间对山苏六娘神灵显赫,平战乱、靖倭氛,先后被封为护国卫生、衍圣崇福夫人,官府于其墓前依制兴建夫人庙迄今五百二十五年。该庙清初遭兵焚,后里人复重建,光绪十六年重修。晋江县典史为其题赞。现存夫人庙为悬山式砖木结构,一进三阁间,两侧为护厝,建筑面积约为四百平方公尺,庙宇搭山、遥望双阳、双涧环抱、林木掩映、风光得天独厚。二十世纪以来,经各方善男......[查看详情]
“龙山寺”在晋江市安海镇,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隋皇泰年间(618-619),初名普现寺,吞并竺寺,明清几经重修。该寺历千余年,传布广远。现台湾有龙山寺多座,都从安海祖寺分炉。寺前有月池一洼,山门为石牌坊,上刻“天竺梵钟”四个大字。进了山门,但见寺的前墙上嵌一大石碑,刻“龙山宝地”。 两侧为钟鼓楼、正门廊前有石狮、石鼓各一对,门额悬“一片慈云”木匾。门内有拜庭,拜坛,坛上有亭。大雄宝殿气势宏伟,木刻,石雕、瓷塑,彩绘遍饰,精美璀灿。其中一对石......[查看详情]
灵源寺位于灵源山南,建于隋初开皇九年(589)。近年来,在海内外亲信人士热心捐资支持下,重新规划扩建,修葺寺宇。新建后寺院分前、中、后三殿堂,寺院巍峨壮观,大殿雕梁画栋。 灵源山平时香火不断,每年香客、游客达百多万人次,佛事活动期间更是人声鼎沸。 原先的寺宇及两旁的附属建筑扩建为一座五开间三进深,重檐歇山顶的巍峨大殿,面积达462平方米。大殿前连着一座三开间的拜亭,飞檐翘脊,金碧辉煌,轩朗而宏丽。拜亭及殿廊均采用透雕玲珑精致的青石盘龙柱,柱上......[查看详情]
杨阿苗故居位于鲤城区江南镇亭店村,杨阿苗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历时13年,以建筑堂皇富丽、平面布局独到而闻名遐迩,富有闽南民居的特色。 杨阿苗,名嘉种,菲律宾华侨,宅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宣统辛亥年(1911年)全部完工,历时18年,三进五开间,悬山式屋顶,东西两侧各有护厝一组。屋前大石埕围以三面砖墙,主体建筑前辟一大庭院,两侧的东西梢间与东西厢房之间又各自形成两个直向小巧的庭院,俗称“五梅花天井”。 整座......[查看详情]
五塔岩,原名灵水岩,又名灵水寺,位于紫帽山的西北麓。紫帽山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因而遐迩闻名。 五塔岩始建于北宋,到了南宋时,因寺前兴建五座石塔,便称为五塔岩。五塔岩寺前的五座石塔,为宋堵婆式石构塔。塔高6米,基座四方形,塔身作3层,一层六角形,刻有文字,二、三层为鼓形,三层浮雕佛像,塔刹作葫芦状。五塔成群,一字排开,各塔之间相距2米,列于寺前板壁间,地势险要,居高临下,自下看上去颇为雄伟壮观。五塔岩寺宇建筑,依山就势,利用上下二个天然石洞,建造龙......[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