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花桥慈济宫始建於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祀北宋泉州名医吴本(979-1036军)字华基、号云冲。闽台尊称吴真人、大道公、花桥公、保生大帝。据史志载,其一生“以医名天下,以济人救物为念,而义不取人一钱”、“业医无贵贱,按病授药,如矢破的”。花桥为其生前行医故址。 清光绪四年(1878年),泉州绅士及商民于花桥宫内倡设泉郡施药局,博采药源,广施民众,以弘扬吴真人业医济世、扶危济困之精神。光绪六年(1880年)改称泉州府施药局。 光......[查看详情]
屈斗宫古瓷窑址位于德化县城郊宝美村破寨山西南坡,1976年发现,是宋元外销瓷古窑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窑址东西宽约300公尺,南北长约150公尺。1976年发掘一座有17间窑室的鸡笼窑,长57.1公尺,宽1.4-2.95公尺,共出土800件烧制工具和6793件或完整或残缺的日用瓷器。其产品以纯净莹润的乳白色为特征,造型和制作工艺具有宋元的特点。出土的高足杯、直道纹洗、折腰弦纹洗、墩子式碗、粉盒和军持等为元代制品。尤其直通纹洗底部刻画长袍、缨......[查看详情]
分为深沪湾、龙湖、围头三个景区。以距今7000~8000年间的海底古森林和距今l5000~25000年间的古牡蛎礁遗迹共生为主要特色。此外公园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长乐—南澳中生代大型韧性剪切带内,韧性剪切变形遗迹典型丰富,记录了一幅中生代地壳变动的绚丽图景,因此也是研究中生代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公园内保留有沙质海岸、红土海岸及基岩海岸等多种类型的海岸地貌景观。从深沪湾到围头角,一系列沙质优良、坡度适宜的弧形海湾与基岩岬角相间出现,别具一格......[查看详情]
西资岩寺位于金井镇卓望山上,始建于宋绍兴十八年(1148)。寺中依山崖雕如来、观音、势至三世尊佛,佛像站立,身高4.5米,宽1.62米,姿态微俯,造型神妙,寺后崖石刻有“泉南胜概”四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寺庙为华侨蔡本油在1935年重修,架构采用钢筋水泥仿木建筑工艺,由五开间二进深单檐硬山顶的前殿、五开间三进深重檐歇山顶的大殿与庭院两边长达10米的庑廊组成。平面布局呈“同”字形,高大轩敞、气势雄伟。 前殿三通门,中门题匾“西资古地”四个楷字,是清光......[查看详情]
九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德化西北部,主峰海拔1658米,是闽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活动重要场所之一。该景区风光秀丽,景色如画。有气象奇观——云海、云瀑、佛光;有珍稀动植物和古木奇树,如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省重点保护树种——椿树、高山奇葩——午时莲、奇竹——四角竹、奇树——四树共生以及珍稀动物蝾螈(四脚鱼)等。景区内怪石嶙峋,幽洞密布,浑然天成。冬天,瑞雪纷飞,银装素裹,是闽南赏雪景的绝佳去处。 九仙山文物蕴藏丰富,其中唐代雕刻的弥勒石刻造像高2.7米......[查看详情]
蜚声海内外的泉州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的西街,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寺址原为州民黄守恭家桑园,相传桑树曾开白莲花,故献园与僧匡护建寺,朝廷赐额“莲花寺”。长寿元年(692)改名“兴教寺”,神龙元年(705)又更名“龙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纪年为名,遂改称“开元寺”。大中元年至六年(847—852)间,华严宗僧行标曾驻锡此寺。大中二年(848),天台宗僧令言于开元寺西创支院“西罗汉院”。五代闽国时,泉州刺史王审邽、王......[查看详情]
天后宫又名天妃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妃宫为我国现存建筑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庙,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官府常在此为出海商船举行祭海大典。 妈祖名林默娘,是北宋时湄洲岛的民女,据说她出生的时候,遍地生香,瑞光四射,她终生行善济人,引导乡人避凶趋吉,后来她为了救护船只遇到风暴的父亲而遇难,百姓感念她的美德,尊她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当地渔民出海前都要到天后宫前祭拜。
闽南古刹承天寺位于泉州市中心承天巷对面南俊巷东侧。原为五代节度使留从效的南花园。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957一958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为闽南三大丛林之一。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有“一尘不染”、“梅石生香”等奇景。 景色特点 元代,寺内建有七级浮图,明嘉靖时,又增建檀樾祠,但屡遭兵焚,历代屡经修葺.现存寺宇是......[查看详情]
老君岩造像位于泉州丰泽区清源山西峰的罗山、武山之麓的老君岩上。旧志记载为宋时物,系由一大整块天然的花岗岩石雕琢而成。石像高5.63米,宽8.0l米,厚6.85米。老君身披道袍席地而坐,左足上屈作蹲状,右足前伸平放屈至前身,左手依膝平放,右手凭几, 食指与小指微前倾,似能弹物,面额丰润圆亮,两眼深邃,双耳垂肩,脸含笑容,长髯飘动,整座雕像极具神韵,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老子石刻造像,堪称宋代石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