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闽南古刹承天寺位于泉州市中心承天巷对面南俊巷东侧。原为五代节度使留从效的南花园。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957一958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为闽南三大丛林之一。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有“一尘不染”、“梅石生香”等奇景。 景色特点 元代,寺内建有七级浮图,明嘉靖时,又增建檀樾祠,但屡遭兵焚,历代屡经修葺.现存寺宇是......[查看详情]
老君岩造像位于泉州丰泽区清源山西峰的罗山、武山之麓的老君岩上。旧志记载为宋时物,系由一大整块天然的花岗岩石雕琢而成。石像高5.63米,宽8.0l米,厚6.85米。老君身披道袍席地而坐,左足上屈作蹲状,右足前伸平放屈至前身,左手依膝平放,右手凭几, 食指与小指微前倾,似能弹物,面额丰润圆亮,两眼深邃,双耳垂肩,脸含笑容,长髯飘动,整座雕像极具神韵,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老子石刻造像,堪称宋代石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在开元寺东侧。1959年创建。是一所通过文物陈列,反映中外人民友好往来来历史的专馆。 现设三个专题陈列室: 1、泉州湾古船陈列馆,陈列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出土的宋代海船及其出土文物,分为门厅、海船出土文物陈列室和船厅三个部分,反映我国宋代造船业的发达和成就。 2、泉州海外交通史石刻陈列馆,陈列宋元时期宗教石刻231方,分为伊斯兰教石刻、景教石刻、摩尼教遗址及遗物照片和娑罗门教寺建筑构件四个部分,反映古代中外人民友好相处的......[查看详情]
大担岛位于金门的西方,与厦门岛相距更只有 三公里不到,地处厦门港航线要冲,一直被视为“反共最前哨”。距离金门本岛约11公里,距小金门约5公里。大担岛面积0.79平方公里,大担岛状似天鹅样似哑铃形状,全岛分南、北两山,中央以平低沙滩为界。 据报道,目前台军在这个前线岛屿驻军已经不多,军事价值也不大,只是象征意义。金门地方人士多年来争取接管,并开放观光。大陆观光船平均每小时有三、四艘到大担岛水域活动,假日更多。金门旅游业者也以到该处水域游览,做为招揽游客......[查看详情]
南安体育馆位于南安市区新华路体育中心,是南安市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及社会各界捐资兴建的多功能体育馆。该馆总投资6000多万元,占地5795.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706.96平方米,建筑层数为五层,总高度28.1米。 体育馆整个建筑结构合理,布局科学,设备先进,内设贵宾室、接待室、会议室、库房、医疗室、电视转播室及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休息室等。馆内配有中央空调、电梯、电脑管理系统、电子计分牌、音响及消防等现代化设备。有固定......[查看详情]
南安英都宝湖岩简介湖内岩即宝湖岩,座落于英都芸林村龙湖山西麓,地号为“真人坐禅”。由于岩处高山,站在岩前,极目远眺,可阅尽无限风光,大有“举首千峰收眼底,回眸万象入岩前”之佳景。岩后山恋迭翠,万木争荣,一派“深山藏古寺”之画卷,正谓“深山寂寂藏仙阁,涧水涓涓伴梵音”。湖内岩始建于元末明初,后来湮废了。清代道光年间,重建湖内岩,更名 “宝湖岩”。宝湖岩寺有正殿、两庑、两厢,原为石木结构。其特色是双柱珠双柱斗。岩内供奉如来、祖师诸佛像,两旁又有十八罗汉塑像。......[查看详情]
紫山笔架山位于惠安和泉港的交界处,海拔752.3米,是惠安的最高峰。山顶三峰相连,犹如笔架,山以此而得名。这里红花遍野、新绿满山、泉水淙淙、林涛阵阵,是一个休闲避暑胜地。笔架仙公寺传说因祀“何氏九仙”而名,是泉州仙公始祖。寺中两根巨大的青龙石柱,气势磅礴,腾云驾雾,如摆脱羁绊飞向蓝天;左边是“仙公阁”,中间是“观音殿”,右边是“三宝殿”,三殿处于同一水平面,甚是壮观。
凤山风景区位于县城凤冠山麓,景区内林木成荫,鸟语花香,素有“十八景点”之说。这里有千年古刹东岳寺、朝圣古地城隍庙、明朝地理学家朱熹读书处、廖长官纪念馆以及荟萃全国各地书法名家墨宝的碑林等。 城隍庙始建于后周,原位于城东,后迁址东岳寺东侧,与东岳寺并肩联臂,形成错落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东岳寺位凤冠山麓,寺围景色幽雅,为朱熹标题的清溪八景之首“凤麓春阴”。
九日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坐落于晋江北岸,距泉州市区7公里,距晋江机场15公里,离后渚港15公里,地属南安丰州镇。 远在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移居闽地的中原移民每逢重阳节就要登上此山遥望中原,由于重阳节为九月初九,因此这座山就被命名为九日山。 九日山以“山中无石不刻字”闻名四方,现存宋元以来的摩崖题刻70多段,最著名的就是宋代的祈风石刻。九日山祈风石刻群是我国现存最多的祈风石刻,堪称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丰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查看详情]
位于晋江东石镇山前村岱峰山南麓崖壁兀立处的南天禅寺,因崖刻石佛又称石佛寺。南天禅寺原建于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后时废时修,现存为清代土木建筑。大殿依山崖而建,分设山门、前殿、他大殿、廊庑,重檐歇山结构,雕梁画栋,蔚为大观,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殿后石壁上凿有神龛,镌刻有三尊风姿别具的巨大的崖刻石佛。后龛高7米,宽16米,内刻三尊壁雕石佛每尊各高6米,宽3米,是统称为“西方三圣”的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势至菩萨。弥陀正中盘腿端坐莲台,头挽螺鬓,两耳垂肩......[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