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陵水湖位于上库与上歧两村间,面积广达386公顷,是一座人工开凿的湖泊,湖上有两道分水堤,将湖泊分割成内、中、外三座湖面,是烈屿最著名的淡水湖,具有军事防御与水利灌溉的作用,同时也是观鸟胜地。陵水湖景色秀丽,可眺望大陆的槟榔屿,鼓浪屿、白石炮等。因堤岸有松林夹道、杨柳轻拂,加上浅滩上的芦苇,形成静谧、自然的气氛,当地居民又称为“小西湖”。湖畔孕育丰富的水草,鸟类常于此栖息,是一处著名的赏鸟据点。
金门模范街,是台湾历史建筑之一,位于金门县金城镇,原名自强街,为丁字形的街道,共有40间。昔日郑成功在此训练陆军,故又名“内校场”。这条集资建造的“足以为模范”的街道,建筑风貌具日本、闽南、西洋、南洋等各种风格。建筑多为二进店屋,第一进为日式洋楼,第二进为闽式建筑。是金门维持许久的老街之一。
大担岛位于金门的西方,与厦门岛相距更只有 三公里不到,地处厦门港航线要冲,一直被视为“反共最前哨”。距离金门本岛约11公里,距小金门约5公里。大担岛面积0.79平方公里,大担岛状似天鹅样似哑铃形状,全岛分南、北两山,中央以平低沙滩为界。 据报道,目前台军在这个前线岛屿驻军已经不多,军事价值也不大,只是象征意义。金门地方人士多年来争取接管,并开放观光。大陆观光船平均每小时有三、四艘到大担岛水域活动,假日更多。金门旅游业者也以到该处水域游览,做为招揽游客......[查看详情]
位于晋江东石镇山前村岱峰山南麓崖壁兀立处的南天禅寺,因崖刻石佛又称石佛寺。南天禅寺原建于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后时废时修,现存为清代土木建筑。大殿依山崖而建,分设山门、前殿、他大殿、廊庑,重檐歇山结构,雕梁画栋,蔚为大观,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殿后石壁上凿有神龛,镌刻有三尊风姿别具的巨大的崖刻石佛。后龛高7米,宽16米,内刻三尊壁雕石佛每尊各高6米,宽3米,是统称为“西方三圣”的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势至菩萨。弥陀正中盘腿端坐莲台,头挽螺鬓,两耳垂肩......[查看详情]
东石寨位于市东石镇镇区,与波光潋滟的台湾海峡金门岛遥相呼应,名闻遐迩。300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义军,在此安营扎寨、操兵演练,地处平整白沙湾海港、背靠岱山岩的东石寨成为明军理想的水操台。小小的古镇海村一时间旌旗飞扬、声震环宇,令敌寇闻风丧胆、俯首称臣。进入东石镇,沿西尾街穿过鳞次栉比的建筑,古朴幽雅的百年古寨便清晰地展现在面前。空旷平坦的水泥台面约有300多平方米,边界用白色石块栏杆围成,这里便是郑成功训练水师的水操台。 往里走,只见寨中有一奇岩突兀,......[查看详情]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设在鲤城区开元寺内,主要陈列室1974年从泉州湾后渚港发掘的宁代沉船及其伴随出土物。沉船残长24.20米、残宽9.15米。船声扁阔,底尖,船壳板用2至3重板叠合,有13个水密隔舱,主龙骨两端接合处均有“保寿孔”。 根据研究,这是一艘13世纪泉州造的中型远洋货轮,长度为34米、宽11米、型深4米,载重量达到200余吨。
惠安是国务院批准的闽南金三角对外开放县之一,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隔海峡与台湾相望。 惠安是福建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全县旅居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80 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约有90 万人祖籍惠安。他们爱国爱乡,前来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旅游观光、投资经商,踊跃参与家乡建设事业,为惠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可贵的贡献 惠安县背山面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9 ℃,平均降雨量1038 毫米。惠安陆......[查看详情]
舟山惠仙岩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达埔镇境内东南部,海拔941米,其山险峻,而山顶却似行船,船头较高,船尾稍低,中部略陷为船底,船腹椭圆宽大,形成一个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高山小盆地。是佛教吴公祖师的道场,“舟山”也因此得名。山上有始建于隋朝的千年古刹“惠仙岩”,岩内供奉吴公祖师等诸佛,环山10公里的千年古城,形态各异的佛化石,各种奇异怪树,堪称一绝,风光旖旎的一十六处名胜景观,被世人誉为“闽南普陀山”。著名景点 佛化石 舟山上奇木、怪石、山洞众多,当地......[查看详情]
分为深沪湾、龙湖、围头三个景区。以距今7000~8000年间的海底古森林和距今l5000~25000年间的古牡蛎礁遗迹共生为主要特色。此外公园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长乐—南澳中生代大型韧性剪切带内,韧性剪切变形遗迹典型丰富,记录了一幅中生代地壳变动的绚丽图景,因此也是研究中生代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公园内保留有沙质海岸、红土海岸及基岩海岸等多种类型的海岸地貌景观。从深沪湾到围头角,一系列沙质优良、坡度适宜的弧形海湾与基岩岬角相间出现,别具一格......[查看详情]
西资岩寺位于金井镇卓望山上,始建于宋绍兴十八年(1148)。寺中依山崖雕如来、观音、势至三世尊佛,佛像站立,身高4.5米,宽1.62米,姿态微俯,造型神妙,寺后崖石刻有“泉南胜概”四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寺庙为华侨蔡本油在1935年重修,架构采用钢筋水泥仿木建筑工艺,由五开间二进深单檐硬山顶的前殿、五开间三进深重檐歇山顶的大殿与庭院两边长达10米的庑廊组成。平面布局呈“同”字形,高大轩敞、气势雄伟。 前殿三通门,中门题匾“西资古地”四个楷字,是清光......[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