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七连山风景区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山东省日照市,它以七个形态不一的山头相连而得名,大滴水景点以鲁东南第一瀑布而著称,翠若绿毯的山间葱郁植被,而文明大江南北。由于七连山的数千巨石山头相连,且造型各异景色优美,与庐山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被人们成为北方小庐山,大滴水石壁高数丈,峡谷绵延而上,形成了气势之宏大和天造地设之妙,又是庐山山水所不能比拟的。
在山东莒县浮莱山定林寺内。定林寺,相传始建于南北朝,今存建筑为清代重修。主要建筑有大佛殿、三教堂、校经楼等。校经楼原名毗卢阁,相传为刘勰校阅经籍处,故名。刘勰(465—532年)字彦和,莒(今山东莒县)人。笃志好学,梁武帝时,曾任奉朝请、东宫通事舍人等职,为昭明太子萧统所器重。晚年在定林寺出家,法名慧地。寺前有巨石,上镌“象山树”三字,落款为“隐士慧地题”,传即刘勰所书。其所撰《文心雕龙》一书,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名著。
两城镇遗址位于东港区两城镇,是第一个龙山文化的典型遗址,总面积112万平方米。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的陶器以黑陶为主,胎薄质坚的蛋壳陶水平最高,造型优美,附加堆纹。 两城镇遗址发现成人墓和儿童墓50多座,随葬品主要是陶器。其中一座墓随葬品丰富,有琢磨精致的玉钺、绿松石头饰和蛋壳陶杯等。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反映出当时快轮制陶技术已相当发达,尤其是薄如蛋壳的黑陶杯工艺高超,代表了中国史前制陶业的最高水平。石器磨制精致。玉器除钺外,还有圭和刀等。一件扁平长条形平......[查看详情]
王家皂是日照市秦楼街道的一个渔家小村,全村共106户、313口人,毗邻日照第三海水浴场和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的伴海山庄。 王家皂村挖掘渔家文化内涵,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依靠自身优势,办起了第三海水浴场,并先后投资完善了海水浴场所必须具备的设施。建起了以“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坐渔家船,干渔家活”为主要特色的王家皂民俗旅游村,王家皂村有90%以上的户从事滨海旅游,床位达到2500余张。食住安全卫生,服务周到热情,价位低廉。 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住海边、吃......[查看详情]
去日照世帆赛基地的N大理由 理由1 世帆赛基地世帆赛基地设计科学、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环境优良,被誉为“亚洲一流、世界领先”。 理由2 日照世帆赛基地主要设计理念体现了海洋文化与体育竞技文化的高度统一。 理由3 北林苑的景观设计遵照了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做法:Touch the earth lightly——轻轻触摸大地,意即在营造景观的同时保护环境。 同程驴友这样评价日照世帆赛基地 快艇玩的很刺激,景区本身环境也很舒适,值......[查看详情]
阿掖山是日照岚山城市规划区内的一个风景山,岚山城区规划的特色就是“山在城中,城围山转,绿树红瓦,碧海蓝天”。这里所说的山就是阿掖山。 阿掖山东临黄海,总面积15平方公里,主峰老爷顶海拔314米,山以“临海雾气常昏如夜”得的名,这里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怪石幽谷,冠与群山。自古就是“叠嶂矗霄真如画,天成景色即蓬瀛”的美称。 阿掖山美,美在有丰富的林草植被和碧绿如茵的松林,山上松林涌动,绿波漫卷,阵阵松香沁人心脾,令人浮想联翩;春夏之际,山坡上蒿草青青,野菊花......[查看详情]
山东日照秦楼街道北苗家村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内,碧海路中段,到青岛流亭机场180公里,连云港机场140公里。同三高速-日东高速连接京沪京福,铁路方面,日照开通到北京、西安、郑州、济南特快列车,度假村距火车站八公里。距日照港4公里,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6公里。地处黄金段,北沿海路村前穿过。投资2亿多元的海洋馆正在建设当中。比邻北京大学产学研居基地和一大批星级宾馆。度假村内设10000多个高、中、低档床位,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里民风纯......[查看详情]
阳光海岸梦幻海滩公园位于山东省日照市阳关海岸南端,南起万平口风景区,北至太公岛一路,全长2650米。 阳光海岸梦幻海滩公园坚持生态、共享、文化、环保等理念,以日、月、水、云四个元素为主题,建设了映旭、浴月、临涛、泊烟等4个开放广场,以及37个“UFO”造型的建筑单体、2800平方米的曲线形钢结构商业模块。配套建设了公厕、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安装节能景观灯、照明灯7300余盏。建成了沿海木栈道、自行车道、林中步道以及扬帆桥、七彩桥2座廊桥和近1000......[查看详情]
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是1995年9月经省政府正式批设的“融旅游度假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行政管理于一体”的省级旅游度假区。 山傍海,环境优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拥有全国一流的海水、一流的沙滩、一流的自然环境,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这里历史文化沉淀深厚,人文资源丰富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57年10月9日对厉家寨的光辉批示,从此,名不见经传的厉家寨,一举名扬海内外,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来参观学习的国内外友人就达50多万人次。 带有民族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