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位于大同城内西南隅善化寺天王殿西侧,原为兴国寺山门前之照壁,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980年拆迁至善化寺内。五龙壁高7米,厚1.48米,共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下部为须弥座,座面雕有牛、马、蛇、兔、鹿、狗。狮、象、膜鳞、狡倪等十多种动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中部宽大壁面之上雕有五条四爪金龙,腾云驾雾,大有龙飞虎跃之势。正中一条金龙,为五龙壁之核心,龙头向前,龙尾摇摆,鳞光闪亮,别具风采。两侧各有二龙互相对称,中龙色泽稍淡,仿佛由天降下,正在兴云播雨。南北两侧游......[查看详情]
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当您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15米左右,低者约有4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东临隆岭、......[查看详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同市区。自拓跋于天兴元年(398)七月迁都平城,至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为北魏都城达97年,历经六帝七世。当时平城由宫城、京城、郭城组成。宫城代代扩建,规模宏大。以太极殿为中心,构成完整的宫殿群落。先后建天文、天华等殿24座;建西宫、北宫等宫15处;建东苑等4处;建华林、永林等园3处;建太庙、太社等10多处。其建筑布局谨严,规划完整。北魏宫城位置在今大同城北关外,以大同火车站为中心,包括新华街、站北街、局前街、......[查看详情]
兴国寺原来是大同城南兴国寺山门前的照壁,于1980年拆迁于善化寺。壁长19.9米,高7米,厚1.48米。壁面用五彩琉璃镶砌,下筑须弥座。须弥座的束腰雕有蛇、兔、牛、马等十多种动物,姿态各异。壁顶是仿木构房屋建筑形式,镶嵌着屋檐、斗拱、瓦垅、垂莲柱,以及鸱吻垂兽等。宽大的壁面上浮雕着五条四爪金龙,盘旋回绕,上下翻腾,色泽斑斓。这些雕龙,其形态之优美、雕刻之精细、意境之深远,与明代大同代王府的九龙壁可相媲美。
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向为晋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长治市历史悠久,古有壶关、潞州、隆德府、潞安府之称。一九四五年十月建市,一九五三年改为省辖市。长治市的战略位置至为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向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语。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为领导抗日,开辟革命根据地,先后在市境内的故县、北村、南村等地驻扎。揭开解放战争序幕的上党战役,也发生在这里。长治市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名胜古迹甚多。市郊区壁头村和潞城县合室村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查看详情]
位于武乡县城东35公里处的丘陵山区。1939年11月11日,八路军总部由砖壁迁驻王家峪。1940年 3月,朱德、彭德怀等八路军领导人在这里指挥部署,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朱怀冰部三个师对太行抗日根据地的进攻。这一进攻是国民党顽固派在抗日战争中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址留有朱总司令亲手栽种的一株白杨树。老解放区人民称之为朱总留给老区人民的一颗红心。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采凉山是大同市近郊海拔最高的山峰,森林覆盖达60%以上,曾以“采凉积雪”被列入古云中八景之一。 红石崖位于采凉山南麓,其主要特点有三奇:即山奇、色奇、观奇,其山体侧立直入云霄,山色一日三变,晨为清色,下午为红色,晚为墨色,其建于红石巨崖下的古道观雄伟壮观,似悬挂于巨崖上的一幅仙人画卷,因此被称作“塞外悬空寺”。山上还有康熙皇帝跑马为泉的青龙泉,泼水显字的水显石和自然形成的一线天是大同市近郊一处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采凉山位于大同城......[查看详情]
在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霍山之麓。由山门、前殿、后殿、垛殿等建筑组成。山门高耸,三间见方,单檐歇山顶,前后檐加出雨搭,又似重檐楼阁,是一座很别致的元代建筑。前殿五开间,悬山式,殿内仅用两根柱子,梁架施大爬梁承,形如人字柁架,构造奇特,设计精巧。后殿建于至大二年(1309年),七间单檐,悬山架,殿内塑三世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均属元作。殿内上壁满绘壁画,1928年被盗卖出国,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纳艺术馆,残存于山墙上部16平方米的画面,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查看详情]
响堂寺,位于榆社县城西南五公里的庙岭山。北魏至唐时依山造像,随之即像造宫,建成寺院,明清重修。现寺宇已毁,佛像尚存,并有千佛洞一区。 今存摩崖造像一尊,高3.3米,面形方圆,肩披袈裟,罗纱透体,结迦趺坐,周围配有美丽的花纹,雕琢精细,形态逼真,确为唐代石刻造像之精品。 寺东北隅,千佛洞,又名“石室方丈”,其状如瓮,初入甚小,愈进愈大,石声峥峥,故名“石室寺”、“响堂寺”。前洞,形近方形,面积为15平方米。洞内石壁环列,石佛1090尊。其高者 1米许,低......[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