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上虞县志》记载,东晋名士谢安慰41岁前长期隐居此山。东晋升平四年(公元360年),谢安离开东山从政,成为著名政治家,成语“东山再起”即出于此。东山在上虞上浦镇境内,南距上虞城区13公里,水陆皆通。 沿唐诗之路,寻李白当年南游的航道,便可到达上虞市曹娥江与剡溪江的汇集之处,成语“东山再起”之山——东山,便屹立在碧波之畔。 东山,又名谢安山。原不怎么出名。自从东晋名士谢安隐居此山后,引出了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便渐渐成了我国东南的一座名山。李白、贺知章......[查看详情]
出新昌县城旧东门至天台县界,至今还保留着一条较为完整的古驿道。一路铺就的鹅卵石,光滑平整。目前横贯斑竹的长街,会墅岭的石级台阶,天姥寺至冷水坑的山路,仍留存古驿道的风韵。驿道上所设立小石佛铺、冷水铺、关岭铺,还可看出铺址旧貌。驿道经桃源穿越天姥,到达关岭头,全长35公里。这条路,早先为南朝诗人谢灵运开拓,故又称“谢公道”。现在,依这条古驿道大致平行的是 104国道线。
在嵊州城西南35公里处的贵门山。贵门山故称鹿门山,因朱熹在此题写“贵门”二字,鹿门就改为贵门。贵门更楼建筑可分两部分,东为更楼,西为鹿门书院。书院系南宋学者吕规叔创建,著名理学家朱熹曾于此讲学,北门上镌朱熹“贵门”题字。更楼为吕规叔之子吕祖璟建。现建筑系清嘉庆三年(1798)重修。附近还有梅墅题刻,系朱熹访吕规叔时所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风景名胜区位于新昌县城西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5.5平方公里,分大佛寺、十里潜溪、南岩山三个景区,以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秀丽的自然风光闻名海内外。大佛寺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寺内有大弥勒佛石像,雕凿于悬崖绝壁之中,历时约30年才全部雕成,为江南早期石窟造像代表作。佛像高大巍峨、气势磅礴,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阔15.9米,两膝相距10.6米,耳长2.7米,两手心向上交置膝间,掌心可容10余人。大佛寺旁有......[查看详情]
位于绍兴市中心轩亭口,为秋瑾烈士就义处。1907年,秋瑾和徐锡麟分头准备举行浙皖两省起义。7月,徐锡麟在安庆组织的起义失败,秋瑾亦被捕牺牲。碑为水泥制成,高7米,上下分两层,呈正方形,1930年先贤王子余集资树碑并落成。碑座正面(西面)刻有蔡元培撰、于右任书《秋先烈纪念碑记》,碑身镌有张静江书“秋瑾烈士纪念碑”字样,四周设有栏杆。轩亭口原有候轩亭,为唐观察使李绅所建,后于亭前临街建有大楼。今亭与楼俱废。现在纪念碑西面建有“轩亭口”牌坊,东面塑有秋瑾汉白玉......[查看详情]
在绍兴城南端,与龙山、蕺山鼎足而立,同为城中名山。历史上又名飞来山、宝林山、龟山。旧有巨人迹、锡杖痕、宝林寺、圣母阁、灵鳗井等古迹,山巅之应天塔奇秀兼有,揽登临之胜。越王句践曾在此修建“游台”,是我国最早见诸文字的天文台。应天塔原系宝林禅寺之七级浮屠,始建于东晋,唐时改名应天塔,宋代重建,明喜靖续修,十拱飞檐,建筑雄伟,佛像碑雕备极精致。1910年被香火烧成空心塔。今塔系1984年重修,高30米,呈六边形,共七层,塔顶盖以铸铁覆盆,巍巍壮观。塔山是市级文......[查看详情]
镜湖湿地公园是浙江省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有“水乡泽国”之称。镜湖湿地公园总面积约15公里,位于绍兴中心城市三大组团越城、柯桥、袍江之间,是典型的淡水河流湖泊型湿地。“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公园北侧有绍兴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面积2.23平方公里,湖上有省级文保单位避塘;东侧梅山是鸟类的天堂,成群白鹭在此栖息繁衍;西邻东浦古镇,文化内涵丰富;南部河湖密布,风光秀美。
在诸暨市西30公里群山之中。所谓“泄”,就是瀑布之意。瀑从五泄山巅的崇崖峻壁间飞流而下,折为五级,总称“五泄溪”。五泄景区主要由五泄湖、桃源、东源和西源峡谷等四个景区组成。溪两岸异峰怪石,争奇竞秀,有“72峰,36洞,25崖”,得崖壑飞瀑之胜。历史:五泄景区山水久负盛名,东汉《越绝书》、北魏《水经注》、唐代《隋书》等书中都有描述。唐代五台山高僧灵默禅师慕名到此创建了五泄禅寺,佛教曹洞宗创始人良价在此出家。此后五泄景区名声益盛,徐霞客、陆游、白居易,徐渭、王......[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