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您所在的位置: 全程网首页 > 绍兴景点 > 云门寺

云门寺

详细地址:

开放时间:

景点简介: [查看全文]

景点简介

  云门禅寺坐落于绍兴城南十五公里的平水镇寺里头村秦望山麓脚下的一个狭长山谷里,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它的东面即靠平水镇,南面有若耶溪、平江水库、平阳寺等,北靠秦望山(因秦始皇曾经登此山而有名),云门寺三面青山环抱,座落在一个狭长二里左右的峡谷里,这里地处绍兴南部山区它有着宁静优雅、气候宜人、依山傍水、林泉秀美的一处清幽脱俗的佛门胜境。

  云门寺始建于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可谓华夏最悠久的古刹之一。据史书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曾于此隐居,云门寺本为中书令王献之(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的旧宅,传说王献之曾舍宅为寺。安帝义熙三年(407)某夜王献之在秦望山麓之宅处其屋顶忽然出现五彩祥云,王献之将此事上表奏帝,晋安帝得知下诏赐号将王献之的旧宅改建为“云门寺”,门前石桥改名“五云桥”,高僧帛道猷居之,竺法旷、竺道壹先后招之。《嘉泰会稽志》中记载“王献之云门山旧居,诏建云门寺。”又明万历《会稽志》卷十六元虞集撰《云门寺记》云:“寺本中书令王献之旧宅”。

  云门寺还是绍兴除兰亭之外最为著名的一处书法胜地,中国书法史上的许多名人和逸事都与此有关。云门寺的前身本为王献之的旧宅,传为王献之隐居练字之所。“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帖》真迹也曾长期保存在云门寺。 王羲之的第七代孙南朝智永禅师驻寺临书30年,留有铁门槛、笔冢及其侄子惠欣曾在这里出家为僧,叔侄二人都是书法大家,备受梁武帝的推崇,因启重寺僧智永、惠欣(两人皆以书名),因此云门寺曾一度敕改为“永欣寺”。在云门寺中,原有不少与以上人事相关的建筑和设施,如献之山亭、献之笔仓、智永铁门槛、智永退笔冢、辨才塔以及陆游年轻时在此读书的云门草堂等等,可惜它们都早就随着整座古刹的倾圮一起化作历史陈迹。

  全寺傍山而筑,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殿堂宇舍200余间。民国19年(1930),有僧200余人。32年,部分寺舍为侵华日军所焚。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住持元相惨淡经营,然终难振旧观。1949年,有僧22名。1951年,寺舍废,改民居。广孝寺广孝寺前,有宋高宗书“传忠广孝之寺”碑额,碑高丈余。寺有弥陀道场,杭僧元照书额。门外有丽句亭,刻唐贤诗赋于其上。寺前有辨才塔。寺内有辨才香阁,智永禅师之徒辨才曾居此。历史上的云门寺与海外的佛教高僧也有着联系,如明末住持僧杉木祖师(原名段兰公)就曾去日本弘扬教义达三十年之久,为中日两国之间的佛教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基础。云门寺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声名显赫,历代帝王都很启重此寺。

  现在能看到的云门寺与初始时的云门寺及全盛时的云门寺已是天壤之别。云门寺自明末以后一直不振,目前,云门寺仍留有清代重建起来的一部分殿宇,清代的木构建筑两进及东厢房数间。第一进三开间山门,系清早期建筑,门楣上方书“云门古刹”行楷大字,明间兼作韦驮殿,东、西两次间易为民用。第二进三开间大雄宝殿,清代建筑。前檐下置“大雄宝殿”横匾,明间五架抬梁式带前廊,大殿内四根雕饰石柱, 三百余年来顽强地坚守着它对释加牟尼的信仰和它自身与寺庙的佛缘。大殿内,目之所及一尘不染,洁净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前后金柱为圆形石柱,柱础呈鼓形;东、西两次间为穿斗式结构。在寺院的东侧厢房北端廊壁间现存明崇祯三年(1630)文学家王思任撰文、范允临行书、著名书法家董其昌、陈继儒和董象蒙跋语的《募修云门寺疏》碑一通。碑为太湖石质,下设长方形基座。碑高148厘米,宽82厘米,碑文记述云门寺地理位置以及募修云门寺经过。这是古代云门寺的确证。在碑的背后,有一汪清泉,传说是王献之的“洗砚池”,澄澈的池水,好像历史老人的眼睛,闪烁着诡秘的神色。寺院周围还有“五云桥”、“丽句亭”(亭内有历代诗人留下的赞美云门寺的诗词等)、“五云山亭(内还有两尊石佛造像)”、“杉木祖师墓”、王献之的“洗笔池”、“辩才塔”遗址(辩才塔为唐太宗所赐建)、陆游曾在此学习的“云门草堂”遗址,以及当时各副寺的残留废弃的屋基,也都能清晰可见,并还有大量当时的寺院建筑用的石板、石墩、石柱等遗物,并且有些上面还有精美的雕刻,这都是古代寺庙的遗址。

  云门寺可以说是一处集宗教、历史、文化、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佛教胜地,它历来一向很受我国学术界、政府部门的重视,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写信或亲自来探访,并发表研究文章。绍兴市、县文保部门以及云门寺所在的平水镇镇政府也都十分重视和关心。

交通信息

特惠政策

温馨提示

周边景点推荐

相关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