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位于都昌坊口以北200米左右,初建于唐永徽二年(651),早先有二三十间房屋,斋主可以在这里食宿。寺院主要建筑有前殿和后殿,前殿有高达丈余的如来大佛和数尺长的十八罗汉,后殿是观音。鲁迅小时候,父母怕他难以养大,不满周岁时,就把他抱到长庆寺,寄名为住持和尚龙祖的弟子。
在新昌县城东20公里处,东仰山下,一洞天开,门悬飞瀑,瀑高35米,喷薄而出,若垂帘随风飘荡,光彩夺目。水帘洞顶有潜公台,片石凌云,传为竺道说法处。水帘洞周围有夕阳河、锁翠桥等景点。山间产奇石,俗称石馒头,祖传为摩可祖师煮石为粮圣迹,其馅有荤有素,一日禹余粮。水帘洞高13米、深7米、宽5米,洞口有一挂瀑布,从山顶一块巨石岩凌空飞下,俨似珠帘,落入洞口的潭中,溅起碧玉般的浪花。山风吹来,珠帘飘飘,水声哗哗,壮美之极。朱熹写了赞叹诗:“水帘幽谷我来时,拂面飞泉最......[查看详情]
《上虞县志》记载,东晋名士谢安慰41岁前长期隐居此山。东晋升平四年(公元360年),谢安离开东山从政,成为著名政治家,成语“东山再起”即出于此。东山在上虞上浦镇境内,南距上虞城区13公里,水陆皆通。 沿唐诗之路,寻李白当年南游的航道,便可到达上虞市曹娥江与剡溪江的汇集之处,成语“东山再起”之山——东山,便屹立在碧波之畔。 东山,又名谢安山。原不怎么出名。自从东晋名士谢安隐居此山后,引出了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便渐渐成了我国东南的一座名山。李白、贺知章......[查看详情]
出新昌县城旧东门至天台县界,至今还保留着一条较为完整的古驿道。一路铺就的鹅卵石,光滑平整。目前横贯斑竹的长街,会墅岭的石级台阶,天姥寺至冷水坑的山路,仍留存古驿道的风韵。驿道上所设立小石佛铺、冷水铺、关岭铺,还可看出铺址旧貌。驿道经桃源穿越天姥,到达关岭头,全长35公里。这条路,早先为南朝诗人谢灵运开拓,故又称“谢公道”。现在,依这条古驿道大致平行的是 104国道线。
在嵊州城西南35公里处的贵门山。贵门山故称鹿门山,因朱熹在此题写“贵门”二字,鹿门就改为贵门。贵门更楼建筑可分两部分,东为更楼,西为鹿门书院。书院系南宋学者吕规叔创建,著名理学家朱熹曾于此讲学,北门上镌朱熹“贵门”题字。更楼为吕规叔之子吕祖璟建。现建筑系清嘉庆三年(1798)重修。附近还有梅墅题刻,系朱熹访吕规叔时所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去祝家庄的N大理由 理由1 英台故里祝家庄景区位于上虞市中部丰惠镇西北,是有着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的经典爱情故事梁祝传说中祝英台的故乡。 理由2 景区东起杭甬运河,西至青龙山,南接玉水河,北靠凤亭山,依山傍水,景色旖旎,核心区域祝府。 理由3 祝家庄由前庭、员外楼、英台楼、文心苑、书斋等组成,充分体现了梁祝文化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独具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地。 同程驴友这样评价祝家庄 祝家庄的古典气息都存......[查看详情]
绍兴是周恩来的故乡。绍兴周恩来纪念馆位于市区劳动路369号,系依 托周恩来祖居、故居这处具有明清风格的台门建筑而建,座北朝南,平面呈三条轴线布局,占地3899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恩来系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其先辈于元代迁徙至绍兴,明洪武十四年(1381)始定居于此,名锡养堂。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周懋章之妻王氏寿至百岁,浙江巡抚授“百岁寿母之门”匾,岁遂称百岁堂。少年时代的周恩来曾在此生......[查看详情]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新河弄169号,为明代嘉靖(公元1522-1566年)年间礼部尚书吕本府第。吕府建筑群是浙江省内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两出明代古住宅建筑群之一(另一处是在浙江省东阳县的卢宅,卢宅是明、清时代完整的建筑群)。吕府东起万安桥,西迄谢公桥,占地48亩。南向共有十三座厅堂,故又称吕府十三厅。 所有建筑依三条纵轴线和五条横轴线布置。中央纵轴线依次为轿厅、永恩堂、三厅、四厅、五厅。东西两纵轴线,依次为牌坊和厅四座。第五条横轴线上是楼房,其余均为......[查看详情]
鸣凤山景区位于浙江省上虞市丰惠镇南部凤鸣山麓,距中心市区15公里,通往景区已修筑标准 三级公路及500平方米停车场,距沪杭甬高速公路入口16公里,与上海、杭州、宁波等 大中城市相距甚近,是城区人们双休日 休闲和都市居民度假的后花园。景区具有典型的 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情调,凤鸣洞内有瀑布,沿石级而上有凤鸣溪与您作伴,土壤、 植被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曾于五十年代作为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外景拍摄地,经过一期建设,已建成开放凤鸣真人祠、魏伯阳炼......[查看详情]
马寅初故居含嵊州市的浦口街道名人街74号和杭州市庆春路210号两处故居。 位于嵊州市的浦口街道名人街74号的马寅初故居,系江南传统民居建筑。清光绪年间,马寅初之父马棣生建造。故居占地628平方米,建筑面积1228平方米。坐南朝北,共三进,建于一条纵轴线上,每进之间设天井,楼高均为两层,白墙小青瓦,硬山顶。第二、三进的二楼四周设回廊相通,俗称走马楼。马寅初出生于故居第二进西次间,并在故居生活到17岁。 位于庆春路210号的马寅初故居,系三层......[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