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位于都昌坊口以北200米左右,初建于唐永徽二年(651),早先有二三十间房屋,斋主可以在这里食宿。寺院主要建筑有前殿和后殿,前殿有高达丈余的如来大佛和数尺长的十八罗汉,后殿是观音。鲁迅小时候,父母怕他难以养大,不满周岁时,就把他抱到长庆寺,寄名为住持和尚龙祖的弟子。
在新昌县城东20公里处,东仰山下,一洞天开,门悬飞瀑,瀑高35米,喷薄而出,若垂帘随风飘荡,光彩夺目。水帘洞顶有潜公台,片石凌云,传为竺道说法处。水帘洞周围有夕阳河、锁翠桥等景点。山间产奇石,俗称石馒头,祖传为摩可祖师煮石为粮圣迹,其馅有荤有素,一日禹余粮。水帘洞高13米、深7米、宽5米,洞口有一挂瀑布,从山顶一块巨石岩凌空飞下,俨似珠帘,落入洞口的潭中,溅起碧玉般的浪花。山风吹来,珠帘飘飘,水声哗哗,壮美之极。朱熹写了赞叹诗:“水帘幽谷我来时,拂面飞泉最......[查看详情]
《上虞县志》记载,东晋名士谢安慰41岁前长期隐居此山。东晋升平四年(公元360年),谢安离开东山从政,成为著名政治家,成语“东山再起”即出于此。东山在上虞上浦镇境内,南距上虞城区13公里,水陆皆通。 沿唐诗之路,寻李白当年南游的航道,便可到达上虞市曹娥江与剡溪江的汇集之处,成语“东山再起”之山——东山,便屹立在碧波之畔。 东山,又名谢安山。原不怎么出名。自从东晋名士谢安隐居此山后,引出了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便渐渐成了我国东南的一座名山。李白、贺知章......[查看详情]
出新昌县城旧东门至天台县界,至今还保留着一条较为完整的古驿道。一路铺就的鹅卵石,光滑平整。目前横贯斑竹的长街,会墅岭的石级台阶,天姥寺至冷水坑的山路,仍留存古驿道的风韵。驿道上所设立小石佛铺、冷水铺、关岭铺,还可看出铺址旧貌。驿道经桃源穿越天姥,到达关岭头,全长35公里。这条路,早先为南朝诗人谢灵运开拓,故又称“谢公道”。现在,依这条古驿道大致平行的是 104国道线。
在嵊州城西南35公里处的贵门山。贵门山故称鹿门山,因朱熹在此题写“贵门”二字,鹿门就改为贵门。贵门更楼建筑可分两部分,东为更楼,西为鹿门书院。书院系南宋学者吕规叔创建,著名理学家朱熹曾于此讲学,北门上镌朱熹“贵门”题字。更楼为吕规叔之子吕祖璟建。现建筑系清嘉庆三年(1798)重修。附近还有梅墅题刻,系朱熹访吕规叔时所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嵊州是越剧之乡。嵊州越剧博物馆为全国首家专业戏曲博物馆,着重介绍越剧发展的历史。越剧博物馆于1990年10月18日落成开放。 位于鹿胎山麓的越剧博物馆西邻溪山第一楼,北毗“越剧之家”,是一座朴素、典雅的三层楼建筑。嵊州不仅有古代文明的辉煌,而且是“越剧之乡”,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王文娟等都是嵊州人。1962年建成的“越剧之家”培养了数以百计的越剧新秀输送到全国各地的越剧团体。在此兴建的第一个越剧博物馆陈列80多年来越剧发展的珍贵史料,是我国研究越......[查看详情]
小舜江,为曹娥江下游最大支流。其流域内有舜王庙,故称小舜江。 小舜江风景区,地跨绍兴、嵊州、上虞3县市。区内除了秀丽的自然景色, 不少景点还与古代圣人虞舜有关,也记录着南宋时代的不少轶事。 皇甫冉诗曰: 江上年年春草,江头日日行人。 借问山阴远近,犹闻日暮钟声。 唐代诗人陆羽诗曰: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 昔人已入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小舜江源头新建有汤浦水库。根据汤浦水库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态保护的需要,这里将......[查看详情]
坐落崇仁镇廿八都村。庙始建于南宋乾道间。明万历年间加建戏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里人集资重建。民国17年(1928)重修。 戏台离地1.8米、宽5.1米、深4.8米、总高6米余。单檐歇山顶,屋脊和垂脊各有戏曲人物堆塑,藻井为八角穹顶,深雕上八洞仙,屏风沥金彩绘福禄寿三星。后设厢楼,长24.5米,深5米,门窗栏杆彩绘花鸟,雕饰精美。新昌调腔、绍兴乱弹以及本地男子小歌班、女子的笃班都曾于此台演出,后厢房至今尚留有“贤记小高升”和“新高升”等戏班上演......[查看详情]
嵊州市瞻山庙戏台坐落崇仁镇廿八都村。庙始建于南宋乾道间。明万历年间加建戏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里人集资重建。民国17年(1928)重修。 戏台离地1.8米、宽5.1米、深4.8米、总高6米余。单檐歇山顶,屋脊和垂脊各有戏曲人物堆塑,藻井为八角穹顶,深雕上八洞仙,屏风沥金彩绘福禄寿三星。后设厢楼,长24.5米,深5米,门窗栏杆彩绘花鸟,雕饰精美。新昌调腔、绍兴乱弹以及本地男子小歌班、女子的笃班都曾于此台演出,后厢房至今尚留有“贤记小高升”和“新......[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