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有石如羊故名(据《嘉泰会稽志》),羊山。地处绍兴县北郊齐贤镇境内,离市区12公里,前临104国道329国道复线背靠杭甬高速公路道口均有公路连通景区景区东部为石佛景区,西部为石城景区,总面积88.5公顷。据(吴越备史)和寺碑记载,隋开宝年间(公元581-600年)越国公杨素为防御越国豪强起事,集民工采羊山之石筑越州(今绍兴)罗城,于是留下众多残山剩水、悬崖孤峰。唐时有僧人择峰凿石,筑建石佛禅寺,历30载而竣工,为绍兴著名石佛之一。经千年沧桑,风貌依然......[查看详情]
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水体)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水利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经开发建设,可以开展观赏、娱乐、休闲、度假等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 沃洲湖风景区面积达45平方公里,拥有沃洲湖、真君殿、水帘洞、天姥山等众多景点及遗迹。近年来,我县以保护资源、培育生态、优化环境为目标,根据沃洲湖总体规划,修复了真君殿主体建筑,新建了景区入口处、栈道索桥、游船码头等景点、初步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而获得了众多专家好评和游客的欢迎。 ......[查看详情]
去祝家庄的N大理由 理由1 英台故里祝家庄景区位于上虞市中部丰惠镇西北,是有着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的经典爱情故事梁祝传说中祝英台的故乡。 理由2 景区东起杭甬运河,西至青龙山,南接玉水河,北靠凤亭山,依山傍水,景色旖旎,核心区域祝府。 理由3 祝家庄由前庭、员外楼、英台楼、文心苑、书斋等组成,充分体现了梁祝文化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独具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地。 同程驴友这样评价祝家庄 祝家庄的古典气息都存......[查看详情]
绍兴是周恩来的故乡。绍兴周恩来纪念馆位于市区劳动路369号,系依 托周恩来祖居、故居这处具有明清风格的台门建筑而建,座北朝南,平面呈三条轴线布局,占地3899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恩来系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其先辈于元代迁徙至绍兴,明洪武十四年(1381)始定居于此,名锡养堂。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周懋章之妻王氏寿至百岁,浙江巡抚授“百岁寿母之门”匾,岁遂称百岁堂。少年时代的周恩来曾在此生......[查看详情]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新河弄169号,为明代嘉靖(公元1522-1566年)年间礼部尚书吕本府第。吕府建筑群是浙江省内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两出明代古住宅建筑群之一(另一处是在浙江省东阳县的卢宅,卢宅是明、清时代完整的建筑群)。吕府东起万安桥,西迄谢公桥,占地48亩。南向共有十三座厅堂,故又称吕府十三厅。 所有建筑依三条纵轴线和五条横轴线布置。中央纵轴线依次为轿厅、永恩堂、三厅、四厅、五厅。东西两纵轴线,依次为牌坊和厅四座。第五条横轴线上是楼房,其余均为......[查看详情]
鸣凤山景区位于浙江省上虞市丰惠镇南部凤鸣山麓,距中心市区15公里,通往景区已修筑标准 三级公路及500平方米停车场,距沪杭甬高速公路入口16公里,与上海、杭州、宁波等 大中城市相距甚近,是城区人们双休日 休闲和都市居民度假的后花园。景区具有典型的 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情调,凤鸣洞内有瀑布,沿石级而上有凤鸣溪与您作伴,土壤、 植被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曾于五十年代作为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外景拍摄地,经过一期建设,已建成开放凤鸣真人祠、魏伯阳炼......[查看详情]
马寅初故居含嵊州市的浦口街道名人街74号和杭州市庆春路210号两处故居。 位于嵊州市的浦口街道名人街74号的马寅初故居,系江南传统民居建筑。清光绪年间,马寅初之父马棣生建造。故居占地628平方米,建筑面积1228平方米。坐南朝北,共三进,建于一条纵轴线上,每进之间设天井,楼高均为两层,白墙小青瓦,硬山顶。第二、三进的二楼四周设回廊相通,俗称走马楼。马寅初出生于故居第二进西次间,并在故居生活到17岁。 位于庆春路210号的马寅初故居,系三层......[查看详情]
位于亭山乡东跨湖桥畔。马臻,字叔荐。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出任会稽郡太守,在会稽、山阴两县(今绍兴)境内创建周围三百余里的灌溉、蓄洪水库,即镜湖,可溉田九千余顷。后因损及豪绅利益,遭诬致死。 墓葬南向,封土四周条石砌筑,高约2米,墓前正中横置墓碑,文曰“敕封利济王东汉会稽郡太守马公之墓”,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知府俞卿所立。碑前立四柱三间青石牌坊,明间额坊上刻北宋嘉初仁宗所赐封号“利济王墓”四字。墓前设祭桌。旁有马太守庙。1982......[查看详情]
南岩寺景区离县城西7公里,南岩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唐宋时僧众曾达八百,寺院邻近有任公子钓台、化云洞、玉女矶、蝙蝠洞等众多洞穴景观。世传中的“海迹神山”南岩寺正在修葺扩建中。
广宁桥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广宁桥直街东端,南北向,单孔拱形石桥、横跨漕河,相传此处本无桥。乡人集资建桥,来往百姓,广受其惠,故名广宁桥。广宁桥始建于南宋高宗以前,至明万历二年(1574年)重修。站在桥上可见城南诸山。桥心正对大善寺塔与龙山,为极好的“水上”对景。 自南宋以来,一直是纳凉观景之处。明修洁士朱亢宗曾作诗怀古惆怅:“河梁风月故时秋、不见先主曳杖游。万叠远青愁对起,一川涨绿泪争流。”桥为七边形拱桥,全长60米、宽5米、高4.6米,净跨6.1......[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