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青区南运河畔的杨柳青镇。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阁中供奉魁星。天启二年(1622)曾遭焚毁,崇祯七年(1635)重建。庆咸丰三年(1853)再次被毁,咸丰八年(1858)再次重建,为砖木结构,三层,六角形,通高15米。六脊瓦顶,有六个龙头各衔一脊,正中为一球形宝珠,设计奇巧。六面檐角悬铃铎,朱椽黛瓦,风吹铃摇,为运河上一景。
文昌阁下层为砖石砌筑的六角形基座,前出高大的月台。首层正面开券门,阁内供奉孔子像,其余各面砌封闭型砖墙。第二层正面开设木构槅扇门,阁内供文昌帝君,其余五面以青砖围护,开设圆形或八角形透窗,外檐做木构回廊一周。三层开敞,内供奎星,六面均开设槅扇门窗,外檐为木构回廊。造型别具一格,为外地罕见。如此建筑可谓精致。而细想起来,这种精致中又透露出一种奇异。
我们发现,文昌阁一层可以说是完全由砖建成,比较密闭;二层则由砖墙和木质槅扇门和透窗构成,相对通透;三层则是六面均开设槅扇门窗,完全通透。
文昌阁为什么采取这样的结构呢?我们粗看会从建筑学的角度,认为这样下重上轻,下实上虚,有利于建筑的坚固。但与阁内布局相联系,又发现了另一层关系。阁中一层供奉的是孔子,而孔子是历史上确有其人,距我们最近,很现实;二层供奉文昌帝君,他是神,而据传说他在人间有化身济世行善,似乎与我们既遥远又接近,曾有劝善书《文昌帝君阴骘文》流传;三层是魁星,他老人家则是完全的神格了,让人感到有些缥缈了。而文昌阁这种下实上虚的结构似乎也暗合了这种关系,另外,也寓示人们先要学好文化,再要修身做好人,再就是听天命,根据历史潮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了。
文昌阁此“三奇”反映出古镇的文化底蕴之深。而“三奇”又暗寓了文昌阁的性质。古人认为,“三奇”为“乙丙丁”,乙为东方,丙丁为南方,而文昌阁正在杨柳青东南;乙为木,丙丁为火,火明木秀有名声。而火象征文明,木象征文化,杨柳青必在文化上为人称道。
如今杨柳青被评为文化传承名镇,我们说,杨柳青在文化上确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继承的和继续挖掘的。我们也希望杨柳青能乘此“三奇”,借文昌阁的护佑更加文运昌盛,更加焕发出它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