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位于芮城县城北龙泉村,又名纯阳宫。永乐宫是以壁画闻名天下,是中国现存壁西艺术的瑰宝 ,可与敦煌壁画媲美。永乐宫是中国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吕洞宾而建。永乐宫始建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1247),竣工于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施工期长达110多年。 原名叫“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县永乐镇,俗称“永乐宫”。由于黄河三门峡工程兴建,永乐宫地处淹没区内,所以从1959年起,历经6年,将永乐宫全部迁移到芮城县城北,这是......[查看详情]
位于山西省永济县,总面积300平方公里。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五老峰风景区以五老峰、古蒲州为中心,包括王官峪、云仙阁、龙头山、黄河滩岸等六个景区。 五老峰史称东华山,海拔1993.8米,属丹霞地貌,奇峰险峻,双瀑飞流,岩洞幽深。黄河滩岸有约6700公顷绿色林海,自然风光独具特色,历史上为北方道教名山。 古蒲州是尧舜建都圣地,现遗存有唐开元年间的镇河大铁牛,蒲津古渡河堤、普救寺,以及鹤雀楼等历史文化遗址。龙头山有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查看详情]
是太原 283万多人民心目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88000 多平方米的广场四周,环耸着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宾馆商店,辐射着四通八达的平坦大道,大道上车辆如织。广场的南端是绿草茵茵、生机勃勃的大草坪,北端是横卧半空、雄浑粗犷的大天桥;而中间则是令人神往的声光控喷泉和高达十余米的大型雕塑。就连它的地下,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是商品繁多、琳琅满目的地下商场。 五一广场的前身,是明太原府城的八座城门和关城之一的当时叫做“承恩门”的故址,它规模和形制仅次于迎泽......[查看详情]
位于解放路 367号,是一座古罗马风格的高大建筑,通体铁红色,间以白线装饰。天主堂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庚子年(1900)被毁,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建,占地约13.3万平方米,现存4300平方米。主建筑为礼拜堂,旁有两座西式尖顶钟楼。天主堂是太原市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友活动场所,也是省市天主教爱委会的所在地。
天龙山,原名方山,属吕梁山脉分支,海拔1700米,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晋祠景区14公里。有专用公路相连。天龙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荫,溪泉鸣涧,气候凉爽。早在东魏时高欢建了避暑宫,北齐高洋建了天龙寺,并都开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称,从此,天龙山声名大振。 天龙山景区包括晋祠镇的武坡、南坪、窑头三个自然村和柳子沟源头的南山、北山(即天龙山),占地约 185公顷。山中多砂页岩,呈现出奇特的地质地貌;山上多山泉,有丰富的泉源;山内多林木,森......[查看详情]
山西大学堂旧址[清光绪三十二年(1904)·省保],位于迎泽区侯家巷6号,光绪二十八年(1902),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提出利用清政府“庚子赔款”兴建山西大学堂,山西巡抚岑春煊奏准,以文瀛南乡试院为校址(即石末中学专斋)。4月,李提摩太创办中西大学堂(即西学专斋)。5月,两学专斋合并,成立山西大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位于侯家巷的新校舍落成,中西两斋同时迁入。1937年11月8日,太原沦陷后,阎锡山下令解散大学堂。旧址坐北朝南,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查看详情]
从玄武井沿登峰路西北向上,经十王殿、马神殿、纯阳宫便到了九天宫。 九天宫,又名碧霞宫,位于恒宗峰西北侧的高阜处。北倚凌云阁、斗姆阁,南踏山神庙、疮神祠,东有纯阳宫、太乙庙,形成了一组以九天宫为中心的祠庙建筑群。宫西有翠雪亭遗址,翠雪亭曾是历代名人留连之处。特别是在明代,九天宫与翠雪亭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天然灵境。有一首诗是专咏翠雪亭的:红尘飞不到闲亭,松当栏干雪当屏。怪道登临清透骨,几年醉梦一时醒。 九天宫宫院呈正方形,正南开门。正面大殿内塑有......[查看详情]
在下川村南一公里处。景区全长五公里,宽丈许,河水淙淙流出,两边悬崖百米。崖上常有金豹出没。身在峡谷,抬头仰望,只见一线云天。水中有娃娃鱼、虾和蟹。舜王“刀劈一线天,高山湖泊变桑田”的传说就出于此。此外,还有天石、楼坎、试刀石等景观。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屹立于太原大地上千余年的古城晋阳,毁之于宋伐北汉的兵燹。越三年,宋将潘美在晋阳故城之北35里的三交城唐明镇,别建新城,史称太原新城或宋太原城。今桥头街中段与海子边交汇的地段,即宋太原城“朝曦门”外护城河桥的故址。而桥头街之名正源出于此。今桥头街,东起五一路,西至柳巷与柳巷南路衔连处,与钟楼街相直,是由原桥头衔和红市街两条街巷合并为一。提起桥头街,便使人想到太原的地方风味名吃:“清和元”的“头脑”,“六味斋”的“酱肘花”,“认一力......[查看详情]
汾河源头,古籍记载不绝,,成书于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就记载说,管涔之山,汾水出焉门汉代史学家班固在他的《汉书·地理志》里也记载说,汾阳北山,汾水所出。著名的地理学家,北魏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里,对汾河源头更有详细的描述,说管涔山重埠修岩,泉水导源南麓之下,稚水濛流。又西南夹岸连山,联峰接势,与左、右温溪合,声流异注。水上杂树交荫,云垂烟接。从此水流潭涨,波襄转泛,成为巨流。所谓管涔山、汾阳北山,都是指位于今宁武县东寨镇西北约1公里的汾河发源地。 来到......[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