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位于芮城县城北龙泉村,又名纯阳宫。永乐宫是以壁画闻名天下,是中国现存壁西艺术的瑰宝 ,可与敦煌壁画媲美。永乐宫是中国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吕洞宾而建。永乐宫始建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1247),竣工于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施工期长达110多年。 原名叫“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县永乐镇,俗称“永乐宫”。由于黄河三门峡工程兴建,永乐宫地处淹没区内,所以从1959年起,历经6年,将永乐宫全部迁移到芮城县城北,这是......[查看详情]
位于山西省永济县,总面积300平方公里。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五老峰风景区以五老峰、古蒲州为中心,包括王官峪、云仙阁、龙头山、黄河滩岸等六个景区。 五老峰史称东华山,海拔1993.8米,属丹霞地貌,奇峰险峻,双瀑飞流,岩洞幽深。黄河滩岸有约6700公顷绿色林海,自然风光独具特色,历史上为北方道教名山。 古蒲州是尧舜建都圣地,现遗存有唐开元年间的镇河大铁牛,蒲津古渡河堤、普救寺,以及鹤雀楼等历史文化遗址。龙头山有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查看详情]
是太原 283万多人民心目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88000 多平方米的广场四周,环耸着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宾馆商店,辐射着四通八达的平坦大道,大道上车辆如织。广场的南端是绿草茵茵、生机勃勃的大草坪,北端是横卧半空、雄浑粗犷的大天桥;而中间则是令人神往的声光控喷泉和高达十余米的大型雕塑。就连它的地下,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是商品繁多、琳琅满目的地下商场。 五一广场的前身,是明太原府城的八座城门和关城之一的当时叫做“承恩门”的故址,它规模和形制仅次于迎泽......[查看详情]
山西大学堂旧址[清光绪三十二年(1904)·省保],位于迎泽区侯家巷6号,光绪二十八年(1902),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提出利用清政府“庚子赔款”兴建山西大学堂,山西巡抚岑春煊奏准,以文瀛南乡试院为校址(即石末中学专斋)。4月,李提摩太创办中西大学堂(即西学专斋)。5月,两学专斋合并,成立山西大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位于侯家巷的新校舍落成,中西两斋同时迁入。1937年11月8日,太原沦陷后,阎锡山下令解散大学堂。旧址坐北朝南,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查看详情]
从玄武井沿登峰路西北向上,经十王殿、马神殿、纯阳宫便到了九天宫。 九天宫,又名碧霞宫,位于恒宗峰西北侧的高阜处。北倚凌云阁、斗姆阁,南踏山神庙、疮神祠,东有纯阳宫、太乙庙,形成了一组以九天宫为中心的祠庙建筑群。宫西有翠雪亭遗址,翠雪亭曾是历代名人留连之处。特别是在明代,九天宫与翠雪亭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天然灵境。有一首诗是专咏翠雪亭的:红尘飞不到闲亭,松当栏干雪当屏。怪道登临清透骨,几年醉梦一时醒。 九天宫宫院呈正方形,正南开门。正面大殿内塑有......[查看详情]
在下川村南一公里处。景区全长五公里,宽丈许,河水淙淙流出,两边悬崖百米。崖上常有金豹出没。身在峡谷,抬头仰望,只见一线云天。水中有娃娃鱼、虾和蟹。舜王“刀劈一线天,高山湖泊变桑田”的传说就出于此。此外,还有天石、楼坎、试刀石等景观。
天龙山,原名方山,属吕梁山脉分支,海拔1700米,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晋祠景区14公里。有专用公路相连。天龙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荫,溪泉鸣涧,气候凉爽。早在东魏时高欢建了避暑宫,北齐高洋建了天龙寺,并都开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称,从此,天龙山声名大振。 天龙山景区包括晋祠镇的武坡、南坪、窑头三个自然村和柳子沟源头的南山、北山(即天龙山),占地约 185公顷。山中多砂页岩,呈现出奇特的地质地貌;山上多山泉,有丰富的泉源;山内多林木,森......[查看详情]
在稷山县城西4公里,南有汾河水,北有吕梁山。村西有唐代古刹——青龙寺,寺内保存有元代壁画,早为国内外学者所仰慕。近年寺西300米处,考古开掘出14座宋金时期的砖室,雕花墓。 马村墓室全部为砖质仿木结构,按宋金时期民宅院落形式建筑。北为堂屋,东西为厢房。全部装饰隔扇,四周回廊环绕,院栏花纹雕刻各异,有鱼鳞彩瓦、脊饰螭吻狻猊。这里的房屋建筑分单檐、重檐,做工细腻,斗栱结构也精巧。 雄伟的楼台殿阁的下部,为雕花须弥座,雕有花纹、走兽、人面。生、旦、净、丑......[查看详情]
五台山塔院寺方丈院内,设有毛泽东故居陈列馆。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延安,路经晋西北,开赴河北省西柏坡,故居在台怀镇塔院寺。后院正房的左间,就是毛泽东当年故居的住室。室内按原样陈设,炕上铺一床军被,地上摆一张木桌,放有砚台和插着毛笔的竹筒,桌子前有一把木椅,木桌和炕沿中间的方台上放火盆,上架一只铜茶壶。后院东房三间,中间是堂屋,左右两间分别是周恩来和任弼时当年故居室。
在山西太谷县城内西南隅普慈寺内。寺址原为白塔村,北齐时徙县址于此。寺创于晋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原名无边寺,北宋治平年间重修,改额“普慈寺”。 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续修,寺中建塔,高耸凌空,顶有尊胜石幢,垩久而白色不减,俗称白塔。元明清各代屡经修补。现除白塔为宋代遗物外,其他如乐楼、大殿、厢房、配殿、藏经阁等,雕刻华丽,彩绘鲜艳,皆为清代建筑。 塔平面八角形,七层,高50米,每层有出檐及平座,檐座之下皆有斗拱,各层拱券门洞与檐外相通,并雕......[查看详情]
51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