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通票号是由祁县乔氏在中堂创办,其前身是大德兴茶庄,约咸丰时已兼营汇兑,同治初年专营汇兑,约光绪十年(1884)四月正式改名为大德通票号,总号设在祁县城内小东街,1937年“七七事变”后,总号迁北京。
总号设有总经理、协理。下有坐柜一人,会计、文牍、外勤各三四人,另有学徒二三十人。总经理高钰,祁县子洪人;协理高章甫,祁县西六支村人。最初资本六万两,中期增至12万两,最后增至35万两。在北京、天津、张家口、石家庄、沈阳、营口、呼和浩特、包头、济南、周村、周家口、正阳关、三原、上海、汉口、沙市、开封、常德、重庆、苏州等地设有分号。各分号工作人员不多,一般为六七人,到20世纪30年代改为银号后,分号人数才增至二三十人。
大德通票号营业范围有存款、放款、汇兑三项。存款又分往来存款与定期存款二种:前者是商家浮存,随市面之变化,临时定日利,但存款利率较市面利率为小;后者则有定期一年者,亦有定期一、二、三、四、五、六月者,存户如在存款未到期提取利息,须立一借据。存款利息比较低,利率一般是二、三厘,最多四、五厘。放款又分信用放款与抵押放款二种:前者于放款时须立一字据,亦有随市面习惯办理者。其日利随市面而定,定期者较高,活期者较低;后者抵押货物,须订立合同,执其凭单,验明货物,押品如系不动产,则须执其红契,并立字据,由承还保人垫还。大德通票号对放款对象调查的很仔细,诸如用款项目等都了解的很详细。放款期限很少有一年的,大多是几个月。汇兑有以下六种情况:一、同业对交。各凭各信,不立字据,汇水随市面松紧,临时酌定;二、迟票。除以兑期应加汇水外,所占之期,按月估算递加之;三、兑条。手续于定汇之后,立一对条,齐中剪为二纸,汇款者持上半页,承汇者将下半页寄往所汇之地点验兑交付之,即不找保立收据亦可;四、信汇。各凭各信,字号对字号,收款人凭汇款人信,持信向汇入地票号取款,票号如接到交款通知,即行付给,汇水(汇费)随行市;5、汇票汇款。凭票给付,汇水随行市;五、电汇。如用明电,见电后找殷实承保户担保后取款。如系各家之密电,取款手续亦与明电同,电费均由汇款者负担。汇费并没有固定数额,一般因人而异,由票号与顾客面商而定。大致在交通方便地方汇费为干分之二三,交通不便地方汇资可达千分之二十、三十,甚至七十、八十。电汇费用又高于票汇、信汇。
大德通票号与官场交往甚密,经理高钰与户部尚书赵尔巽堪称密友,票号在财政上支持赵,赵也给票号许多方便之处。陕西巡抚端方,曾派兵为大德通护送镖车。高钰与雁平道恩大任、朔州知事徐葆生称兄道弟。庚子事变,慈禧太后逃往西安,途经祁县,行宫就设在大德通票号。
大德通票号号规十分严格。较好地保证了号内工作秩序。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统治,大德通票号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业务每况愈下,勉力维持。既而民国政府冻结白银,改革币制,汇兑业都被官办银行夺走,商办票号已难以吸收存款,遂于三十年代改组为银号,又改为钱庄,一直惨淡经营到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