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晋府沧桑顾名思义,即山西省政府,位于太原市府东街 101号。始建于北宋初期,迄今已渡过一千多个风雨春秋。千余年来伴随着改朝换代,历经沧桑,屡经修缮、改建和扩建,一直为山西的政治中心、决策者的府第。北宋大将潘美曾在此扎营做帅府,后为州治、府治。金朝为河东路治。元代为行中书省治。明、清两代统治者又将此院作为山西的巡抚衙门。辛亥革命后为阎锡山的督军府、山西省政府、太原绥靖公署。抗战初为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太原沦陷后为日伪山西省行政公署所在地。日寇投降后,再度为......[查看详情]
汾河二库风景区距离太原市三十公里,是一座以防洪、泄洪为主并有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汾河二库风景区为了增加野外生态旅游的乐趣,汾河二库花了十几万元购回二十条竹筏,新添了竹筏漂流项目,游客在山水之间品味南国渔家乐趣。 新增加的空中飞人从三十米高空失重落下,有蹦极的刺激和惊险,是目前山西唯一的高空项目,快艇、吊桥、岩洞、清泉,既有北方建筑的特色,又有野外探险的刺激。 太原市尖草坪区的崛围山以及当地农民开发的果园采......[查看详情]
太原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所以这里有不少留着历史味道的街道。就像太原人自己说的,南北走向的叫路,东西走向的叫街。看看地图,再走一走,真的是这样。东西走向的街最好的是又宽又长的迎泽大街,一出火车站,的士就带我上了这条大街,以后只要出宾馆就少不了走这条街。它横穿了太原城。东西走向的建设路,并州路,解放路,我也走过。不过走得最明白的还是解放路。因为从有名的商品街柳巷穿出来就上的是解放路。 交通: 在市区乘坐25路公交车到古街下就可以了,票价1元钱。还有12路......[查看详情]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镇古城营村附近,始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年),历经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毁于战火。晋阳古城自创建以来,曾为战国时期赵国都城,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会。 晋阳古城东西长约4500米,方位为北偏东18°,面积约20平方公里。196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晋阳古城遗址发现数段城墙和三座小城遗址。近年还发现建筑基础、砖瓦、琉璃构件和石刻造像。在古城附近发现有一些重要的古墓......[查看详情]
天主教堂位于解放路 367号,是一座古罗马风格的高大建筑,通体铁红色,间以白线装饰。天主堂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庚子年(1900)被毁,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建,占地约13.3万平方米,现存4300平方米。主建筑为礼拜堂,旁有两座西式尖顶钟楼。天主堂是太原市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友活动场所,也是省市天主教爱委会的所在地。 住宿: 由于太原天主教堂所处太原的中心,因此住宿问题很方便,周围就有不少的宾馆,另外也可乘车去迎泽大街,车乘不超过半......[查看详情]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太原市境内,批建于1992年,总面积26766.9公顷,园内植物生长茂密,共有各种植物66科169属213种,各种动物55科197种,森林覆盖率达70%。天龙圣寿寺建于北齐元年,分布着大小石窟25窟,现存大小石佛500余尊,浮雕、画像1144幅,包含了南北朝、东魏、北齐以及隋唐五代近5个世纪的作品。 住宿: 天龙山庄于1993年7月建成,山庄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有客房十余套。会议厅、餐厅、游艺厅等......[查看详情]
在高平市区东南5公里大粮山。峰峦重叠,松柏苍翠。寺侧有定林泉,寺名由此而得。寺址在山之阳,美景宝刹交相辉映。寺中轴线上分列山门、雷音殿、三佛殿、七佛殿四进院。雷音殿斗拱支檐,飞檐挑角,雕梁画栋,精巧秀丽,古朴雄伟。后门枕石刻有“元延佑四年四月二十日记”字样。殿前月台上竖有石雕八角形经幢两座,均高4米,刻有经文、仰莲、覆盆、宝珠顶。一为弥勒出生宝塔,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造;一为雍照二年(985年)造。其后善法、罗汉二堂内建止涓、问津二洞。堂西有定林......[查看详情]
在高平县城西北20公里上董峰村。据《泽州府志》载,“元时马仙姑蜕此,今有石椁”,故名。庙内石碑二十余通,记事颇详。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明、清重修。现存牌楼、三教殿、玉宇(乐楼)、圣姑殿、东西配殿等。其中三教殿为元初遗构,宽深各三间,周檐石柱抹角,屋顶为单檐九脊式,结构沿袭宋制。殿内东西墙上遗存部分壁画,内容为诸仙女,面形丰润,衣饰富丽,线条刚劲有力,有如永乐宫壁画,为建殿时原作。圣姑殿三开间,前檐插廊,歇山式屋顶,明间特宽,用大额枋及绰幕枋......[查看详情]
在晋城市东南17公里寺南庄北侧硖石山腰。上距青莲寺里许,原与青莲寺合为一寺,宋代分作两寺,此寺时代较古,故名。北齐天保年间(550一559)高僧慧远在此创立道场,唐代重修。寺前有藏式佛塔一座,高约25米,明代所筑。寺内南殿和正殿两座,均经后世修补,唯殿内塑像和碑刻仍是唐、宋原物。南殿3间,内置彩塑12尊,中为释迦、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两侧有观音、罗汉、韦驮、胁侍、供养人等,造像风格与青莲寺宋代塑像如出一辙。殿内《硖石寺大陪远法师遗迹记》唐碑一通,宝历元......[查看详情]
在高平、长子、长治三县交界处,山巅有两座石雕方形塔,塔侧石雕伏羊佛龛造像,头尾清晰,由此山状为羊头,故名。 羊头山梵刹,名曰清化寺,据记载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四七七——四九九年),原名定国寺,北齐时改名宏福寺,隋末寺废,唐武则天天授二年(六九一年)重建,并改额清化。今清化寺建筑已不存,尚留石佛三尊、明碑一通和殿堂遗址,但寺周北魏至隋唐时期窟龛造像和石塔仍依然如故。 羊头山正面高峰凸起,左右山脉前伸,形如箕掌,石刻造像即分布于其间。 羊头山......[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