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刘髯公故居在意租界今建国道66号,建于民国初年。砖木结构二层,带半地下室,红瓦坡顶,外出檐柱走廊,造型美观大方,实用。刘髯公(1893~1938),字仲儒,直隶(今河北省)武清(今天津市)人。回族。曾充当清新军士兵,法国驻华使馆文书,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侦探长。1924年与段松坡、薛月楼合作,创办《新天津报》,以“平民化”、“敢说话”为标榜。为了迎合读者的兴趣,试行“评书上报”,以整版篇幅连载《三侠剑》等长篇评书小说,扩大报纸销路,行销远及东北、西北各地。此后......[查看详情]
张廷谔宅邸位于元意租界二马路38号、40号(今民主道33号、35号),建于民国初年。意式风格建筑,砖木结构二层,八楼八底,带后楼和半地下室。前后坡顶,设老虎窗,门厅朝南,上筑阳台,底层与墙寓均仿砌基石筑法。张廷谔(1890~1973),字直卿,直隶(今河北省)丰润人。早年毕业于遵化学堂,1911年入北洋高等工业学堂。毕业后进入天津内河轮船局任机械师、总督察,1917年任局长。后历任直隶省议会议员、北京电报局局长、直隶电政监督。1923年张绍曾组阁,出任秘书......[查看详情]
金家窑清真寺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是天津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另外还有北辰区天穆村的“北寺”,它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王静斋曾经在书中这样写道:“明朝初年,天津还没有回民,而那时在运粮的船队中有一些安庆帮的人,他们每年冬天都会在此地临时的搭席棚作礼拜。从那以后便陆续有回族同胞来这里居住,后来他们就集资买下这个地方,建了清真寺。这个清真寺最初只是几个回族同胞临时搭建的礼拜用的房间。后来在一个叫王宇周的人的劝说下,左冠廷、穆......[查看详情]
金汤桥是具有文物价值和历史纪念意义的桥梁,始建于1906年。在平津战役中,解放军在金汤桥上会师,故其成为象征天津解放的标志性建筑。为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在金汤桥经过整修并恢复开启功能后,根据海河综合开发改造整体规划和作为人行桥的特点,又在该桥东西两岸兴建了主题性公园,取名会师公园。2006年中央军委捐赠两辆退役的军用坦克,每辆自重35吨,这两辆军用坦克将永久停放在会师公园内,并从今天起正式向游人开放,感受解放天津胜利会师的历史时刻。
位于狮子林大街,跨海河与通北路相连。始建于1954年,桥宽24.6米木质桥身。1974年改建为钢混结构,是我国最早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悬臂组装的桥梁。2003年进行整修时,将该桥整体抬升1.27米,桥体外观设计紧扣“狮子林”这一主题,形态各异的大小狮子雕塑和浮雕共184只。桥面人行道以花岗岩铺装为主,非机动车道采用彩色沥青,夜景灯光设计别具一格。
位于三马路114号。院内主楼二层带地下室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砖石结构,过梁均为石材,部分外檐为混凝土花饰。顶部欧式风格较浓,设有晾台。楼内基本保存原貌。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原主人为阮姓工程师。抗战胜利后曾一度由天津市财政局长李金洲居住,解放后,任天津铁路管理局副局长的刘建章长期居住。刘建章生于1910年河北景县人,1926年入党,老一辈革命家、抗日老战士,曾任铁道部部长。
位于民主道与进步道之间,胜利路西侧。二层欧式风格建筑,坡顶。2007年修复。程季华,安徽人,长期担任洋行买办,交际甚广, 财势颇丰。此宅由奥国工程师主持设计,1920年建成,宅后的善邻里皆为其房产。
位于民族路与自由道交口西南角。马可波罗广场周边环形分布6栋顶部带塔亭的二层别墅楼房之一,意大利南方海岸常见的第二帝国建筑风格。2006年修复。孙良诚(1893-1951),天津静海人,西北军冯玉祥麾下“十三太保”之一,“五虎将”之一。抗战前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抗战爆发后,任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游记总指挥、39集团军副司令,后任伪职。1948年淮海战役中,一度率部投诚我军。
位于进步道与民主道之间,胜利路沿街东侧。欧洲古典风格建筑,二层带地下室。2007年修复。阎家琦(1895-1961)字经韬,直隶临榆人。1937年天津沦陷后,任伪天津警察局局长。开国少将解方(1908-1984)是其女婿。与张学良的胞弟张学铭同窗。1930年任天津保安总队队长参与平息天津便衣队暴乱。曾一度居此宅,并获阎家琦掩护。
韩麟生,奉天(今辽宁)辽阳人,是奉军张作霖手下著名将领韩麟春的胞弟。曾任沈阳商埠局总办,对沈阳城市近代化推动甚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任津海关监督,此旧居即天津海关提供的官邸,1935年由于侵华日军施压,被南京国民政府解除职务,在津赋闲,另在当时英租界有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