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泰陵介绍:
唐玄宗泰陵位于蒲城县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此山海拔716米山峦起伏,逶迤蜿蜒。它也是以山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绕陵筑墙。
泰陵陵园宽广辽阔,封内三十八公里,下宫去陵,二点五公里,其布局似京师长安,分内外两城,内城四面各开一门,分别为青龙门(又名东华门)、白虎门(又名西华门)、朱雀门、玄武门。墙四角建有角阙。陵内还建有献殿、下宫、阙楼及陵署等。由于多年来战火不断,陵园地面建筑现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一些石刻和毕秋帆亲笔题书的“唐元宗泰陵”石碑一通(“元”即“玄”,避康熙玄烨讳)。
现就南门神道两边石刻介绍如下:
华表一对。华表是古代帝王接忠纳谏的象征。此对石华表高4.5米,莲花基座,八棱柱身,周身线雕缠枝卷叶花纹,顶端为宝珠。
天马一对。天马因身生双翼故也称翼马,是传说中能飞善跑的灵兽,它只是在太平盛世,才能出现这种传播友谊的吉祥动物。鲍方在“开元乐章”中写道“开元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顿首。天马衔来苜蓿花,故人献上葡萄酒”。此石天马高2.24米,长2.1米,昂首挺胸、浑圆雄壮。造型雄伟,肚底部刻有花纹。
驼鸟一对。驼鸟是中外人民友谊的见证,它原产于非洲沙漠地带。唐初时,随着大唐帝国的日益强盛,中外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伊朗、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等中亚细亚古国,曾先后派遣使者送驼鸟到长安,据《新唐书·吐火罗传》记载,唐高宗永微元年(公元654年)五月,吐火罗“献驼鸟,高六尺,色墨,足类蒿鸵,鼓翅而行,日三百里,日吨铁,俗为驼鸟。”当时人们把驼鸟视为神异,又视为祥瑞,四方献贡,是社稷兴旺的象征。于是献于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修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墓乾陵,唐陵石刻从此定型,驼鸟便脐身于司马道两侧。陵前放有形态活跃的石驼鸟,以示王权声威,臣服边陲,天下归顺。这对石雕驼鸟体态和跃,羽毛丰满,回首贴翼,生动自然,它刻在高1.45米,宽1.93米,厚0.45米的石屏上,为唐代石刻艺术中的珍品。
石马五对。石马高1.7米,长1.8米,整个基座和马身是一块大石刻成,鬃毛密披,鞍蹬俱全,昂首前视,神态自若。石人十对石人又称石翁仲,它按左文右武两行相排列。全是身穿长袍、头带高冠。文臣挂圭,武将持剑,这些石人面部表情,神态各异。唐玄宗执政时为“文用汉、武用胡”,所以石刻武臣全为少数民族形象。石人身高2.5米,胸围2.15米。
石狮一对。此对石狮威武雄壮,身高1.6米,长1.2米,宽1米。另外三门也各有石狮一对。
唐玄宗李隆基的泰陵,陪葬的只有元献杨皇后和宦官高力士。玄宗皇后杨氏,弘农华阴人,系肃宗李亨的生母,卒于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先葬于长安细柳原。肃宗当皇帝后,母以子贵,德以溢尊,追册杨氏为元献太后。宝应三年(公元763年)正月,袝葬泰陵。
高力士系宝应元年卒于朗州(今湖南常德),代宗赠以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大历十二年,代宗为追念高力士侍奉玄宗的功劳,立神道碑予以表彰。高力士墓位于保南乡山西村西。墓为圆锥形,高5.3米,周长70米。墓碑现存县文化馆。
泰陵在195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成立了文物管理所。现已整修了县城通往陵区的路面,近几年又拨款进行了绿化。
交通:坐西安——韩城火车非常便利,4767次火车每天早上7:05发车。到蒲城县后,坐通往陵区的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