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甜水沟遗址位于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东的甜水沟内,为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30万年~50万年。 遗址发现有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大荔人”。大荔人头骨化石粗壮,眉脊发达,前额后倾,带有明显的从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体质特征,与北京猿人接近。但是其顶骨较大,枕骨隆凸前面呈凹陷状,鼻骨窄长,眼眶近乎方形,虽然颧骨较为朝前,可是吻部并不突出,脑容量达1120毫升,这些特点又比北京猿人进步。时代为距今20万年左右。已发现石制品800多件,主要是形体较小的石片石器,......[查看详情]
京师仓遗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矶峪乡西泉店村南。京师仓,又名华仓,修建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前88年),是为首都长安贮存、转运粮食的国家大型粮仓。 遗址依自然地势构筑,平面长方形,东西长1120、南北700米。发现粮仓6座,平面为长方形,一号分三室,余均两室。其中一号仓东西长62.5、南北26.6米,总面积1662.5平方米,分三室,中室大,东西49.3、南北7.l米,据测算,该仓容量上万立方米。 京师仓遗址,规模宏大,保存较好,是目前发现......[查看详情]
良周遗址位于陕西省澄城县刘家洼乡良周村北,为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的遗址。 遗址中心区为一壕沟环绕成长方形,此范围内遗迹密集,出土遗物较多。其东部偏北有一座建筑基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较大。遗址范围内发现有多处柱础石,另见有云纹瓦当、砖及大量瓦砾。在筒瓦、板瓦上有“犬亭”、“大匠”等陶文戳记,在璧纹空心砖、滴水砖和铺地砖上有“宫”、“与天无极”等字。 良周遗址作为秦汉时期关中地区内涵丰富、保存较好的大型宫殿的代表性遗址,对研......[查看详情]
玉泉院位于华山脚下,相传是五代时陈抟老祖所建。玉泉院背依大山,四周古木参天,院内有一泉,泉水甘甜清冽,故名玉泉。相传此泉与山顶镇岳宫玉井相通。玉泉院内有希夷祠,名称来源于宋太宗赐陈抟“希夷先生”的称号。希夷祠分前、后两殿。前殿左侧是“华山全图碑”,右侧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第一山”石碑。后殿有陈抟塑像。山荪亭建于一块大石上,相传陈抟常在此观赏山景,著书立说。亭旁有一古树,名为无忧树,传为陈抟手植。玉泉院绿荫蔽天,回廊曲折,历来登华山的游客多先在此歇脚,......[查看详情]
从玉泉院出发到北峰的登山通道汇集了众多惊险瑰丽的景观。在青柯坪东有一巨石,名叫“回心石”,前面是华山头道险境千尺幢,以前体弱者到此石向导就劝其回头下山,故名。 千尺幢有石梯370余阶,盘旋于悬崖峭壁之上,游人需手握铁索,手足并用,沿陡峭的山路攀登,千尺悬崖令人望而生畏。其间,崖壁陡峭,头顶只见一线天光,惊险绝伦。出口名曰“天井”,为“太华咽喉”。若用铁板盖上,则上下无路可走。 出千尺幢不远是百尺峡,这里是登山第二道险关。两壁高耸,中间夹有......[查看详情]
韩愈投书处位于苍龙岭前。由北峰南上,过诸多险处,有一条长几十丈,宽仅2尺余,坡度极陡的山脊,便是苍龙岭。 这里两旁千丈绝壁,仅有这条石脊通达对岸,人行走其间,心惊肉跳。相传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游华山,鼓足勇气爬上了“苍龙岭”,回头一望,见山路如此险绝,大惊失色,认为难以生还,于是写了遗书投下山涧,纵声痛哭。后人把这里的逸神岩命名为韩愈投书处。 过了“苍龙岭”,就可以到华山的最高峰南峰。然后从南峰下来,再往东峰和中峰。 ......[查看详情]
东峰东北处有石峰楼,峰的东壁有仙掌崖,传说古代黄河有大山阻拦,灾害连年,河神左手托华山,右足蹬中条山,给黄河开辟入海河道,拯救了万民。“仙掌”就是河神托华山时留下的手迹。掌崖上半轮如月,光可鉴人,称“石月”。华山仙掌,历来都是关中八景之一。
渭南师范学院简介 渭南师范学院是以教师教育为主的陕西省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在学院所在地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流传着仓颉造字,杜康酿酒的动人传说,诞生过药王孙思邈、史圣司马迁、大诗人白居易等名垂千古的人物,全市有秦、汉、唐等时期的文物古迹300余处,著名的西岳华山就在渭南境内,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丰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敦厚善良、恭谦朴实的民风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学院校园占地面积686003平方米......[查看详情]
渭南体育馆是体育中心一期工程主要建设项目,位于体育中心西北角,是市政府的重点工程,也是1999年全国第四届城市运动会举重比赛用馆,占地近30亩,总投资3775万元,总建筑面积8872平方米。体育馆层高三层,层顶高21米,净空高15米,装饰柱高29米,内设固定座位2468个,活动座位400个,体育场地长46米,宽28米,计划建设工期为15个月。渭南体育馆属多功能用馆,建成后,可举办篮球、排球、手球、体操、乒乓球等所有室内体育比赛,可接......[查看详情]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县柳枝镇泉护村、安堡村,为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遗址。 遗址中发现有仰韶文化的典型墓地和居址。墓地在元君庙,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发现墓葬共57座,其中45座分属于东西两个同时并存的墓区,每区墓葬可分三期,依早晚次序分列成3个纵行。除一部分单人墓外,28座是同时葬入的多人合葬墓,每墓少者2人,多者25人,均仰身直肢,头向西。居址位于泉护村,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房址有半地穴、地穴式两种。半地穴式为方......[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