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南峰海拔2160.5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登上南峰绝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举目环视,但见群山起伏,苍苍莽莽,黄河渭水如丝如缕,漠漠平原如帛如如绵,尽收眼底,使人真正领略华山高峻雄伟的博大气势,享受如临天界,如履浮云的神奇情趣。 峰南侧是千丈绝壁,直立如削,下临一断层深壑,同三公山、三凤山隔绝。南峰由一峰二顶组成,东侧一顶叫松桧峰,西侧一顶叫落雁峰,也有说南峰由三顶组成,把落雁峰之西的孝子峰也算在其内。这样一来......[查看详情]
北峰海拔1614米,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曾写到:“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峰北临白云峰,东近量掌山,上通东西南三峰,下接沟幢峡危道,峰头是由几组巨石拼接,浑然天成。绝顶处有平台,原建有倚云亭,现留有遗址,是南望华山三峰是苍龙岭的好地方。峰腰树木葱郁,秀气充盈,是攀登华山绝顶途中理想的休息场所,199......[查看详情]
西峰海拔2082米,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巅 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峰、芙蓉峰。袁宏道在他的《华山永》中记述:“石叶上覆而横裂”;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中也记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诗中有“石作莲花云作台”句,也当指此石。 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华山叫莲花山。 登西峰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开,......[查看详情]
黄河流过河口镇后,为南北走向的吕梁山所阻,折向南流,奔腾于陕西、山西两省边界的峡谷之间。河水从壶口瀑布泻下后,出龙门继续向南流,到潼关附近,因受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其中一条支脉华山所阻,折向东流。 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其名字是因附近的风后陵而取的。相传黄帝六相之一的风后,与蚩尤作战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有风后陵。
在潼关县东约3公里的禁沟两岸,禁沟自秦岭之蒿岔口起,北至下屯村原头,南北共长约15公里。沟底由于长期山水的冲刷,形成宽3O米的平坦斜坡道,成为通往潼关城後侧一条军事要道。自唐代到明清,为了潼关的安全,沿禁沟两岸夯筑方形土台12个,每个底边长10.5米,宽11米,高7。6米,夯层厚9至14厘米,是防御性的军事堡垒。由于与潼关基本相连接,故俗呼为“十二连城”。现在城无存,烽火台存在。
立于合阳县城西门外路北。此碑刻于元代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碑高2.35米,宽1米,厚0.31米,座长1.40米,宽0.7米,高0.33米。碑圭阴纹。篆刻“御宝圣旨”四字,两边为阴线刻缠枝蔓草纹,碑文上边为蒙文,下边是汉文,内容为元代诸帝保护寺院的谕旨。碑阴有文,除年月和落款有别外,其余都与阳面相同。1985年于碑端建砖亭保护。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渭南市北三十公里的下圭镇。 塔基呈正方形,面积约三平方丈,共十层,层间有砖砌的出檐,四面均有假卷门。据说是唐代的建筑。 塔前有大殿,殿内有七尺高的大铜佛五尊,盘膝而坐,闭目养神。像坐下有铜铸莲花座,座周的每一朵莲花瓣上又有一佛像,共约有六十余尊,姿态多样,制作灵巧。
在潼关城东约1500米处。北临黄河天险,南依牛头山源,用砖砌筑高墙,是古潼关门户。门外横额书“第一关”,里额书“金陡关”,字迹丰满圆润,苍劲有力,均为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手笔。关隘当险而立,高原夹道,仅容单车,行走五里,视力所及,一线青天。入关经第一寨,始见潼关东门。唐代诗人杜甫有“丈人视要处,窄路容单车,艰难奋长戢,万古用一夫”的诗句,以赞其险。
位于黄、渭河交汇处南岸,距今县城10公里。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建关,宋、金、元各朝设防,明、清扩建、重修。城周长约5500米,城墙高16米,宽7米,建有东西南北城楼和南北水关。民国二十六年~三十四年(公元1937年~19I5年)遭日本侵略军炮击,空袭和国民党驻军拆毁,着火,破坏严重。1959年三门峡水库拦洪,县城搬迁,城垣、建筑物拆毁殆尽,城址尚存。
位于蒲城县翔村乡南陶池村。该村紧靠渭清公路,城门楼、城门洞、城门、城墙、古树都非常完整。该村堡内共有40户人家,120多口人,居住集中整齐,南北两行,相对排列,以路相隔,完整而对称。堡内无明显的现代化建筑,均为黄土高原民房样式。 游人一到该村口首先看到一木制牌枋。横额写有“黄土高原民俗村”七个大字。东边一片黄土高坡,沟下全是果林和一棵突出的古茶树景象,西望即为坚实、完整的南陶池古城堡,该堡建于明朝末年。 该村虽住户不多,但大都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