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您所在的位置: 全程网首页 > 温州景点 > 百福岩古村落

百福岩古村落

详细地址:

开放时间:

景点简介: [查看全文]

景点简介

  百福岩村属雅阳镇,坐落于该镇北向。古时因村后有一岩石颜色奇异,恰似食物“白腐”(发霉之意),故有地名“白腐岩”,因音同,又讹传为“白虎岩”。后周氏族人嫌此名不雅,遂改为“百福岩”。百福岩是一个多姓共居的古村落,有周、李、林、叶、卢、姚、马、施、毛、董、邱、王等姓氏,其中数周氏生齿最盛,逐渐形成一个聚族而居的家族区域,至今,村落中依然完好保留的古代民居建筑均系周氏所建。百福岩山环水绕,民居建筑或依山或傍水,整体环境甚是优美。从民居的建筑环境来分,可分为二部分,一部分沿后山脚建造,坐落在溪谷地上,如周氏宗祠、长尾厝、石门楼、旗杆底等,呈一字形横向排列。另一部分则沿山凹顺山势建造,呈纵向一字形排列,如中央厝、顶头厝等。沿溪谷地兴建的民居,后为青山,前为田亩溪流。沿山势兴建的民居自然环境更是美不胜收,沿卵石铺墁的林中小道上行,路旁有山泉潺潺,林中有鸟雀啁啾,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百福岩现存民居中品位最高的当数石门楼(共二座,均系周杰庭建造),这两座民居布局讲究,建造精致,据专家考证,许多做法还具有浓厚的川西和闽北建筑风格。
  
  一、百福岩周氏源流 
  百福岩周氏高祖讳朝佐,世居处州景宁,朝佐共有三子,长子吾德,次子凤吉,三子吉凤。吾德于康熙五十四年间有发越乔迁之想,偕其母胡氏寻芳览胜,卜筑于泰邑七都下东溪,其时胡氏母弟春印公已移徙八都雅阳之吴家墩居住,周凤吉(生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卒于乾隆二十年)因有卜邻之慕,亦独徙于吴家墩,过了几年又移居于埠下,“业农兼圃,不遑少休,日积月累,始娶其曾祖妣季氏,含辛茹苦未育而亡”,周凤吉以无后为大,复励志积贮,继配李氏,生有一子名启昌。周启昌“性勤俭,积累颇大,遂买宅卜居于岭下白虎岩。”周启昌号广园,例授迪功郎,生于清乾隆十一年,卒于道光十四年。
  
  二、百福岩民居建筑 
  周启昌“买宅卜居于岭下白虎岩”,此宅现位于村西一山弯中,相传原为林氏所建,后林氏又卖于叶氏。周启昌迁到百福岩后,向叶氏买下东边厢房作为居所。除此之外,百福岩还存留周氏所建的六座古宅,其中以石门楼和与其相邻的一座民居最具典型性。另外四座古宅分别为长尾厝、中央厝、顶头厝、旗杆底。[1]长尾厝:三合院式,门楼为悬山顶,五开间,悬山顶,正脊两端起翘,中墩饰喜字腰花。正房九开间,悬山顶,正脊两端起翘,中墩饰寿字腰花。左右厢房面阔各六开间,歇山顶,左厢房正脊饰福字腰花。[2]中央厝:为“一”字形民居建筑,正房九开间,歇山顶,清水脊。正房后面设两个厨房,建有防火山墙,这两堵山墙式样不同,一堵呈猫拱背式,另一堵则做成马头墙式,一柔一刚的线条形成鲜明对比。[3]顶头厝:顶头厝,顾名思义就是位于最上面的一座房子,从村落的右边沿林荫小道往上走,便可到达顶头厝,歇山屋顶的门楼端庄气派。整座房子为三合院式,正房面阔七开间,歇山顶。左厢房已残破;右厢房面阔三开间,歇山顶。[4]旗杆底:为三进三合院式,门楼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悬山顶,面阔有三开间,正脊两端饰鼻子,中墩作腰花。正房面阔七开间,歇山顶,正脊两端饰鼻子,中墩饰腰花。左厢房面阔五开间,中间为厅堂。第三进面阔七开间,悬山屋顶。旗杆底厝系周定槎建造,定槎讳永清,字镜海,“颖异多智,略寡言笑,自幼严重如成人,及长嗜学,笃行威望著于乡人…亦善于治产,昆仲异居后恢拓阡陌,独起第宅,赀累巨万…”。
   
  石门楼以及与其相邻的另一座俗名亦为中央厝的古宅,系周杰庭建造。周杰庭讳世后,字冠千,杰庭为其号。周杰庭天姿卓绝,胸有智珠,兄弟异居后尤善治家,其子讳庆禧,号云樵,以助饷授布政司都事,自幼至老恂恂谨厚,克守其家法,举事不喜浮华,“里邻有告贷者则不形悭吝,且不汲汲于责偿,遇事能忍耐,虽富不稍骄。” 
  
  石门楼厝门楼的地面用块石铺地,围合成半月形。门楼主体框架用条石构造,上有一匾:“绿绕青来”。屋顶重檐,下檐为悬山顶,上檐为歇山顶。门楼墙身施有彩绘、泥塑。门楼背面一匾:“道南蓓主”,据说系有“神童”之称的范鸿书十二岁时所书。左边有院门通往中央厝,门楼有匾,为“山林气象”四字,右边院墙匾为“花草精神”,泥塑有刘海戏金蟾等。院墙上有许多诗文,惜大部分在文革期间已遭受破坏,现只残留一小部分,还依稀可辨:“春园观杏,夏池赏荷,此处最饶佳,况秋月扬辉,冬雪新瑞,四时景可乐囗囗吾庐”,门楼里边一匾为“鸢飞鱼跃”。厢房通往正房的门上也有一匾“风月无边”。厢房有手法精湛的牛腿雕刻。厢房小院内植有一株桂花,八月时节,繁花盛开,香溢四周。院墙漏窗还有“福、寿”等泥塑。
  
  石门楼右厢房与正房之间设有精致的走廊相通,这种构造富有浓厚的川西建筑风格。走廊两边均设木栏杆,属花式栏杆,栏杆心子部分用棂条拼装着“寿、喜”等吉祥图纹。现存的一段木构走廊本来一直通到后院,后院原先建有四个鱼塘,鱼塘上建阁楼,当中为灶间,两边建有三层的阁楼。后院建筑亦与正房第二层相接,可来往通行。后院建筑可惜已被拆除,周氏后裔周大煦还保存着当时拆房子的几张现场照片。周大煦还曾经还珍藏着一张祖传的杜甫书法,共四个如斗大字,七个印章,印章大者如碗口,小的只有拇指头一般大小。文革期间,红卫兵到周大煦家搜查前夕,周大煦曾想将杜甫墨宝藏到其友人家,但友人怕受连累未代其保存,无奈之下,周大煦在屋角荷池边将杜甫手书付之一炬。
  
  与石门楼一门之隔的中央厝同系周杰庭所建,门楼匾额云“视履考祥”,楹联曰:“智水仁山环吉第,祥云紫气拥华门”。门楼为歇山屋顶,整体风格给人以轻扬飘逸的感觉,与门楼相连的院墙两肩缓缓下抹,曲线优美,此做法俗称“观音斗”,具有闽北的建筑风格。 
  
  百福岩清末民初时期曾办过“启明学堂”,许多古宅曾一度作为学堂。
三、百福岩周氏宗祠 
  周氏宗祠坐落在百福岩溪坪洋,系清咸丰癸丑三年建造。门楼坐东北朝西南,悬山屋顶,两边相连砖石墙,门楼西边墙体上段有彩绘“花、鸟”等吉祥图纹。进入门楼后为宗祠的前廊,前廊原为九开间,现存七开间。与前廊相连的为两庑,现只存西庑,面阔三开间,为二层建筑,悬山屋顶。两庑的屋檐均用撑拱出挑承托挑檐檩,撑拱及其组合构件都有较精细的雕刻。寝堂坐西北朝东南,面阔五开间。寝堂屋架高大,雕镌内容丰富,技艺精湛。屋顶为悬山顶,正脊两端饰灰泥卷草,悬鱼雕两条尾部相交的鱼,上有“水”字。悬鱼之鱼的形象,除本身的间接寓意为防水之外,据说还有利用其谐音取吉祥之意:鱼,余也,裕也。悬鱼大多有两条鱼,讨口彩:“双鱼喜庆”。屋檐两端做有双重披檐,以能更好的遮风挡雨。金柱之间的枋木上有一“克昌厥后”匾额。神龛上也悬有一金字匾额,中书“忠厚传家”四个大字,字体端厚,笔力遒劲,匾额周边镶“龙、凤”等雕刻。匾额具体内容为:“钦点状元及第左侍郎提督浙江全省学政吴(讳)钟骏为乡宾周启昌题‘忠厚传家’,男监生观光、谦光,贡生觐光;孙贡生永清,庠生德浩仝立。 龙飞大清光绪二年岁次丙子黄钟月 旦”。 
  百福岩清末民初时期曾办过“启明学堂”,许多古宅曾一度作为学堂。 
  四、百福岩家族文化 
  百福岩周氏聚族而居,几百年来酝酿了浓厚的家族文化。一个家族总会制定许多族规,或约束或昭示。在《周氏族谱》中就有一篇这样的记载,在县内其他地方鲜见:“从前女子不能继承宗祧,民国肇造男女平权,如未有男子而有女子者,即以女子承祧留家招婿生子为嗣,否则或立应继,或择所爱,均听其便;但以昭穆相当无乖伦理者为限,其于出继入继之本位,彼此两注分明俾识所自来。”
   
  古人注重阳宅的营建,同样也非常重视阴宅的建造,认为坟地(阴宅)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后裔的生存发展,所以在选址和营建时都有一系列的讲究。“礼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孺者去国哭墓而行,返国展墓而入,其不忘本如此,盖祠墓为后人追孝之地,所谓民德归厚者,正在是也。”百福岩周氏族人还将历代先茔的坐址方向及入厝之时一一记载,以备稽考。注重“追孝”的周氏族人不仅将先茔一一列入族谱中备考,而且很多祖茔还分别作有“坟诗”,如《约斋公坟诗》:“吉壤面临竖文峰,魁影高显夜台中。群山重案环福地,青鸟传奇振家风。”《斌堂公坟诗》:“草花含露泪,松柏想丰姿。预卜芝兰茂,应与过墓思。” 
  
  古时家族中都置有田亩等众产,作为祭坟祀祠之需,“置祭产以备岁时祀事所由起也”。记曰:“虽贫不粥祭器,虽寒不衣祭服,而况祭品所从产出之田地,不尤重乎?”在周氏宗谱中亦有这方面的记载:“外如祖遗所共有之山林川泽亦为聚族不可少之基业,要知片壤寸土一草一木莫非先人之流泽可不念乎?创业维艰,守成不易之训哉!”  

交通信息

特惠政策

温馨提示

周边景点推荐

相关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