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南丫岛古称“博寮洲”,是香港的第三大岛屿,位于香港岛的南面,它不仅有秀美绮丽的风光,还有令人垂涎的海鲜。 南丫岛上有许多美丽的海滩和漫坡绿色的植物。石排湾沙滩、洪圣爷泳滩和芦须城泳滩都是享受阳光和尽情戏水的不错选择;每年的6-10月,位于南部的深湾会有众多的绿海龟上岸产卵。岛上种有不少香蕉树和棕榈树,有时还能看到零星的田野和正在耕作的农夫。 南丫岛北面地势较平坦的地方是岛上居民的聚居处,这里有不少西餐厅、酒吧,无论是泰国菜、印度菜,......[查看详情]
九龙公园位于尖沙咀中心,鸦片战争期间曾是林则徐督建的九龙、官涌炮台所在地,后来,英军占领九龙半岛将此处改为军营,到了1970年,此处又被辟为公园,园内广植花木,养有许多珍稀禽类,现已成为九龙市区的大型公园之一。 九龙公园因受地形限制,所以静态娱乐设施和动态娱乐设施分处南北两面,目前,已有多个主题花园、儿童游乐场、小型足球场、游泳池、体育馆、雕塑廊、鸟湖、百鸟苑等娱乐设施,其中鸟湖和百鸟苑里有数百只雀鸟,而大小红鹳、黑颈天鹅、蓝黄麦鸟、红绿......[查看详情]
位于惠东县平山东南4公里处,因有九条山脊似和条龙而得名。这里有以谭公祖庙为中心的大小10余座庙亭和动人的神话故事,传说六百多年前,谭公童年在此放牛,后得道成仙,后人为纪念他而建造庙亭,祖庙始建于元代未年,清道光三年重修,庙内建筑画栋雕粱,精致优美,大门有一对石狮,一副对联“声动虎蛇龟尽伏,功施风雨露无偏。” 龙峰祖庙,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即谭公仙逝后的85年,乃“仙灵之窟宅也”。它本应称为“谭公祖庙”,因最初是“佛道合一”(谭公与观音同......[查看详情]
谭公庙又称谭公庵,建于元代末年,清道光三年重修。谭公祖庙为边长20米的正方形建筑,庙内建筑画栋雕梁,精致优美。正殿供奉的是谭公童年塑像。祖庙右侧,有一小瀑布,水声如琴鸣,水流似银链。瀑布下的谭公洞属“洞中洞”奇观。外洞只有1米见方,内洞却大得可以容纳下几个牧童牧牛、嬉水。 以谭公祖庙为中心的大小十余座庙亭坐落其间,主要名胜古迹有:祖庙、文昌宫、龙通寺、得道亭、志荫亭、下棋亭、石戏台等。古往今来游客,到此观光揽胜,烧香拜佛,留连忘返。
香港岛,简称港岛或香港,面积约78.40平方公里,是香港的主要岛屿,也是香港第二大岛屿。香港岛是香港开埠最早发展的地区,岛上有香港的商业和政治中心。英国殖民者最初居住的地方域多利城就在香港岛北岸。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以Victoria(维多利亚女王)命名,名为维多利亚港,是以前进出香港的贸易船只停泊的港口。香港岛上最高的山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而广义上的香港岛地区,亦包括鸭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银洲等附属岛屿。
是香港第二大的外岛,每到周末,到长洲岛休闲购海鲜的人很多。很多人都愿意乘船去吃海鲜,那里的海鲜大排档比港岛便宜很多,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那里不仅可以吃海鲜,而且还可以作为休闲锻炼的地方,你想,港岛多拥挤,哪有宽敞地儿。在长洲岛如果你绕岛走一圈,差不多要大半天。为了满足市民的需要,香港船务局开了很多专线船,比如一日四岛游,很像国外的HIP-HOP旅游车,方便了收入不高的普通退休人员。通常是上岛后先转半圈,中午吃完午餐再转另外半圈,买些当地特色的乾海鲜回家。来......[查看详情]
万宜水库位于香港西贡区,是香港储水量最大的水库,容量达600亿加仑,折合约2.73亿立方米。万宜水库的工程计划1969年展开,1971年动工,1978年11月底完工,船湾淡水湖和万宜水库已占全港水塘总储量的87.2%,总储水量达5.86亿立方米。 万宜水库为是1970年代香港耗资最庞大的工务工程,1978年完工时用了13.5亿港元,政府亦首次因应工务工程需要而改变地方行政区分割,将新界南约理民府分拆为西贡理民府及离岛理民府,这亦成为全港范围最广的郊......[查看详情]
位于红绵道,1846年建成,原是域多利兵房三军司令官邸。由当时驻港英軍司令德己立少将首先居住。1981年,成为专门收藏及展览各款茶具的文物馆。而该官邸亦经修建,并在1983年底开放给公众人士参观。馆內设有九个展览室,分別陈设明、清及民初时期制造的江苏宜兴茶具珍品及介紹茶具生产过程。中国茶具古董亦在这里展览。 游客在观赏茶具陶瓷之余还可以顺便购买一些上等的名茶。 交通:地铁金钟站F出口道太古广场,沿商场内的指示牌走,乘自动电梯上两层就到了。 ......[查看详情]
李郑屋古墓位于深水埗,是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分馆。是汉代古墓,在1955年被发现,经过发掘整理,现为香港博物馆李郑屋分馆。馆內陈列着从古墓中出土的文物及展示墓室规模形制。 交通:长沙湾地铁站沿东京街向北走5分钟左右就到了,或者由天星码头乘2线巴士前往。 开放时间:星期四休馆
大澳是大屿山上最早开发的渔村,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由于该处被三涌分为两地,往日有赖橫水渡联系,而居民亦以小艇穿梭来往,故有此誉。大澳建于水上的“棚屋”也是这里一大特色,居民约有5500人,主要是客家人。 大澳地区庙宇林立,设有关帝、杨侯、洪圣、天后等古庙。关帝庙,从明代起便稳立村内,庙内摆放了一个1739年铸造的铜钟,屋顶则缀以精致的陶制装饰,除关帝庙外,另有华陀及财神像,杨侯古庙是为纪念杨侯王而建,经修葺后更见庄严,在......[查看详情]
51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