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卡约文化遗址,于公元1923年在湟中县云固川的卡约村与下西河村发现的。 “卡约”为藏语地名,意为山口前的平地。过去它被列入“寺洼文化”系统,1949年后,考古工作者把它与寺洼文化分开,命名为“卡约文化”(原称卡窑文化),理由是寺洼文化与卡约文化在地理分布与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分布区域和文化特点。 卡约文化主要分布在青海境内的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流域,涉及的地区有民和、乐都、平安、西宁、互助、大通、海晏、刚察、同仁、湟中等10多个县、市,分......[查看详情]
拉鸡山属日月山支脉,藏语称“贡毛拉”,意为嘎拉鸡(石鸡)栖息的地方。拉鸡山是贵德与湟中的界山,由西向东蜿蜒,最高峰海拔4524米。海拔3800余米的拉鸡山山口地理位置重要,宁果公路穿越而过,山口南侧还有通往湟源的公路。 拉鸡山北坡险峻,山岩多有裸露,除夏季外,山坡常常白雪覆盖。南坡平缓,宜牧草生长。这里的红山嘴草场是尕让乡夏季牧场,北从拉鸡山口至分水岭,南至大滩村,中心海拔3746米。 草场内坡地平缓,水源充沛,牧草生长良好......[查看详情]
汪家庄汉墓,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沙塘川乡汪家庄。1978—1979年发掘。共有汉代洞室墓10座。每座又分墓室和长方形墓道两部分。此外还发现少量的木椁墓和砖室墓。 墓葬中的葬具和人骨均保存完好,可以看出有夫妻合葬、众人合葬和二次葬等三种。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铜器、车马饰器和汉代五铢钱等,同时还发现玉环一件。 汪家庄汉墓的发掘,为研究我国各民族发展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小金瓦寺是塔尔寺的护法神(家众神)殿。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原为琉璃瓦房顶,清嘉庆七年(1802年)改为馏金铜瓦房顶。 殿内有白马标本,传说九世班禅从西藏来青海时曾骑此马,一天内赶到塔尔寺。 殿内有造型怪异的金刚力士佛像十数尊,另有小型佛像、小型铜质馏金宝塔、经卷若干。 昔日“跳神”用的面具、服饰、枪、刀、剑、戟、弓箭等物亦存放殿内或殿门两旁。 院内两侧和前方有二层藏式建筑的壁画廊,楼上楼下的墙壁上绘满各式精美的壁画。 楼上......[查看详情]
位于西宁市南40公里湟中县的玛脊峡谷内,药水滩西南侧山弯里流出一股清泉,水温在20℃至45℃之间,水呈黄绿色,有浓浓的琉璜的气味。手伸水中,滑凝如脂,手出水外,似乎被人抚摸一般。水入口中,有呛鼻的气味,可是并不难下咽。当地农民有人用这种温泉水煮面条,其味异常鲜美。这就是著称于青藏高原的药水滩温泉,经国内以先进科学手段对水质进行分析,得知药水滩温泉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锂、镁、锶、铬、锰、硼、硅酸等微量无素,药用价值很高,内服对肠胃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外浴对癣、......[查看详情]
此山又名金娥山,位于西宁市大通新城。山顶有一座天池,每到夏季雨水旺盛之时,天池里水波荡漾,池畔蝴蝶飞舞,五色的斑斓,这便是西宁古八景中的“金娥晓日”。 娘娘山是祁连山系的支脉,西起黑林,东止于景阳川,首尾长百里余。从山脚至顶峰,一年四季千姿百态,情趣横生,实是一条幽深雅静、绚丽多彩的天然画廊。另外,那一万多亩草山,逶迤起伏,错落相间,有时茂林如屏,峭壁当前,令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南面西宁市耸立的南北两山和幢幢高楼,隐约可......[查看详情]
又名西宁河,指流经西宁城北的黄河重要支流。当春夏之际,湟水上游冰雪消融,水源充足,流至西宁西郊河、北川河、南川河先后注入湟水,遂河水骤涨,波涛汹涌,故称“湟流春涨”,为西宁古八景之一。 在湟水的哺育下,河谷地带至少在宋代以前是到处草木丛生,绿树成荫。北宋李远在《青唐录》中描述当时湟水流域是“宗河(湟水)行其中,夹岸皆羌人居,间以松篁(篁概指灌木也),宛如荆楚(江南地区)。羌人多筑物而居,激流而碨(水磨)”。由此看来,所谓的西宁“拉羊皮不沾草”并非从......[查看详情]
去西宁3D奇幻艺术展的N大理由 理由1 在这里,你可以与画中的主人公一起进入3D世界,每一幅画都是不完整的,缺少的那一部分,需要参观者亲自上阵,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理由2 此次展览以奇闻、奇幻、奇趣为主要特点,以奇幻3D互动画、心理测试画为主要形式,让参观者在互动性极强的3D奇幻世界里,体验前所未有的奇幻之旅。 理由3 起源于60年代的3D油画艺术又称三维立体艺术,打破立体绘制与二维视觉界限,让观者视觉与平衡感产生错觉,是一种融......[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