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城市
关键词
国内
国外

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亚洲

欧洲

南美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价格区间
 - 
景点级别
主题推荐

信阳景点门票

智能排序
人气
价格
< 7/8 >
  • 铁旗杆

    铁旗杆信阳

    北京到铁旗杆旅游线路>>

    在潢川县南城小南海湖畔,“三义观”(今制药厂家属院)内。据《光州志》记载,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光州当铺刘万昌联合4家陕西烟商捐资,由金火匠人徐福长、李世贞等用生铁铸成一对旗杆。铁旗杆基座为六方形6层,底3层石基有阳刻喜鹊闹梅、白云奔鹿、伯乐相马、二龙戏珠等浮雕图案;上3层系铸有各种纹饰和铭文的铁墩。杆高20米,直径0.28米,共重17500公斤,顶端各立一只展翅欲飞的金凤,凤下各盘绕一小一大、上下有致的蟠龙,四龙对峙,造型逼真。 凤立顶端,龙蟠中间......[查看详情]

  • 望河楼

    望河楼 信阳

    北京到望河楼 旅游线路>>

    望河楼昔日是豫东南颇具规模的图书馆, 藏古籍数万册。因面临小潢河,故名望河楼。是吉将军走向抗日救亡的革命出发地。中原大战之后,吉鸿昌率领第三十师到潢川,师部就驻扎在此地。1931年5月,吉将军为寻求革命真理,乔装打扮,从古亭出发,夜奔苏区进行考察,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接待了吉将军。从此,吉将军将部队带上抗日救亡的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 这里是革命青年的课堂, 抗日救亡的中心。1938年11月,“潢川抗战时期教育工作团”在望河楼成立,这里成了进步青年传播......[查看详情]

  • 镇潢桥

    镇潢桥 信阳

    北京到镇潢桥 旅游线路>>

    古称镇淮桥,南起凝安门(水门口),北接大顺门,横跨潢河,为南北二城通道。 始建于元太定年间(1324—1328年)。明宪宗成化十九年(1483年)改建,易名跨潢桥。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建成石礅木桥,始称镇潢桥。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知州吴一嵩将桥位西移至北城大顺门(中山门)与南城凝安门(现已毁)之间,桥面铺设松木板。民国期间,屡修屡塌。50年代,桥面重铺木板,仍为石墩木桥。 1966年改置钢轨桥梁和水泥桥面,桥长108米,共8墩9孔,......[查看详情]

  • 中共豫东南五县特委旧址

    中共豫东南五县特委旧址信阳

    北京到中共豫东南五县特委旧址旅游线路>>

      中共豫东南五县特委于1928年2月在潢川成立,辖潢川、固始、商城、罗山、息县五个县委。中共豫东南五县特委的成立,使潢川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豫东南地区党组织领导核心。直接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大荒坡暴动”。

  • 中共潢川中心县委旧址

    中共潢川中心县委旧址信阳

    北京到中共潢川中心县委旧址旅游线路>>

    中共潢川中心县委成立于1939年1月,是豫东南最早的县级党委机关之一。直接领导潢川、光山、息县的地下党组织活动,对豫东南抗日游击战争及“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的活动起着积极推动作用,使潢川一度成为豫东南抗日救亡活动中心。

  • 团中央干校旧址

    团中央干校旧址信阳

    北京到团中央干校旧址旅游线路>>

    团中央“五七干校”旧址,是文革期间团中央机关干部职工响应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在潢川县黄湖农场劳动和生活的场所。 1969年4月,团中央机关直属单位的全体干部和工勤人员1970人,下放到潢川县黄湖农场。胡耀邦、胡克实、胡启立、王照华等团中央11位书记全部在内。他们被划分为11个连队,分布在农场各生产队。黄湖农场也因此被改名为团中央“五七干校”。

  • 信阳师范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信阳

    北京到信阳师范学院旅游线路>>

    ·学校沿革 信阳师范学院是以师范专业为主体、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1975年,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本科建制,1979年被定为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获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 ·占地面积 学校坐落在河南省信阳市贤山北麓,?河之滨,西有“长淮明珠”南湾湖,南望“云中公园”鸡公山。校园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查看详情]

  • 鄂豫皖分局旧址群

    鄂豫皖分局旧址群信阳

    北京到鄂豫皖分局旧址群旅游线路>>

    旧址位于县城首府路,占地1980平方米,前后有五进大院,七栋老式阁楼,共有房屋61间。1931年2月,红军攻克新集(今新县城),鄂豫皖苏区党政军机关先后迁到这里。5月,党中央在此建立了鄂豫皖分局,同时成立了鄂豫皖军委。鄂豫皖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之后,这里便是其政治、军事和文化的中心。党在此领导边区军民进行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和经济文化建设,连续粉碎敌人一、二、三次“围剿”。1932年9月9日,第四次反“围剿”失利,新集城陷落,鄂豫皖中央分局机关随红四方面军撤......[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