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城市
关键词
国内
国外

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亚洲

欧洲

南美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价格区间
 - 
景点级别
主题推荐

宣城景点门票

智能排序
人气
价格
< 11/22 >
  • 梅文鼎纪念馆

    梅文鼎纪念馆宣城

    贵阳到梅文鼎纪念馆旅游线路>>

    梅文鼎纪念馆是为纪念我国清代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梅文鼎,于1989年建立的。该馆位于宣城市区的陵阳山上,是典雅古朴的徽式古建筑,馆共三进,内有梅文鼎半身铜像、梅氏宗谱、梅文鼎著作及其它文物。馆名由周谷城先生所题。 梅文鼎墓位于宣州区峰山乡柏枧村的独山。墓地似荷花瓣状,墓前恰有一池塘叫荷花塘,塘内长满莲荷。墓家为圆形,高2.4米,直径12.2米,坐西向东,南、西、北方筑椭圆形罗围护堤,高0.6米,周长21.4米。整个墓地占地面积9.13亩,墓前原有的石......[查看详情]

  • 胡开文纪念馆

    胡开文纪念馆宣城

    贵阳到胡开文纪念馆旅游线路>>

    胡开文纪念馆位于绩溪县上庄村。占地400平方米,原为胡开文长房胡恒德祖屋,屋为“通转楼”式古建筑。馆藏十分丰富,分别陈列着胡开文祖创的各种名墨的复制品,如:骊在珠、左瑜糜、千秋光、八宝药墨、龙翔凤舞、孔圣像、弥勒佛和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地球墨”等等。还有一部不可多得、系孤本的《墨薮》全集,是清代制墨四大家的御制墨谱。 分别陈列有胡开文祖创各种名墨的复制品,如骊龙珠、古瑜糜、千秋光、八宝药墨、龙翔凤舞、孔圣像、弥罗像、天女撒花、麻姑娘娘、十大仙......[查看详情]

  • 踏歌岸阁

    踏歌岸阁宣城

    贵阳到踏歌岸阁旅游线路>>

    踏歌岸阁位于泾县桃花潭东岸东国古渡的渡口,即汪伦送李白处。阁因李白《赠汪伦》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之句而得名。 踏歌岸阁为一古时渡口建筑。它的位置正好选择在出阁将上船过渡,入阁即进南阳古镇的正街,进出南阳镇都十分方便的位置。同时,出阁正好面对桃花潭,潭水清冷镜洁,黛蓄涟漪,奇石“象鼻子”伸进潭中,望去诚如大象吸水,潭岸即是仙墩,上筑有“怀仙阁”,在踏歌岸阁的门洞中望去宛若一框十分秀丽的山水画;入阁,级级踏步在顶端露出了前面转弯的街道,街道弯曲的卵石路面......[查看详情]

  • 敬亭山

    敬亭山宣城

    贵阳到敬亭山旅游线路>>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盛名之下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什么让敬亭山享有盛名,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给出了答案:“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江南诗山 名齐五岳谢朓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唐人“多法宣城”。杜甫说“谢朓每篇堪讽诵”。大诗人李白更是“一生低首谢宣城”,7次飘然敬亭山,发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千古绝唱。敬亭山因谢朓、李白“遂使声名齐五岳”,成为吟无虚日、名齐五岳的“江南诗山”。因......[查看详情]

  • 山门洞

    山门洞宣城

    贵阳到山门洞旅游线路>>

    山门洞古名石门,别称灵岩。在山门镇山门村境内。石灰岩形成的奇峰、怪石、岩洞,千姿百态,独具一格。著名岩洞有朝阳、紫云、涟漪、枇杷、龙潭、灵岩六洞。其中灵岩洞(今名山门洞)最深,民国(宁国县志)称其:“石翌峭立,划然中开,俨若城。”宽约17米,高10米,游人过此,顿觉豁然开朗,别有天地。第一个开发山门的是东晋时期的瞿硎。瞿硎隐居紫云洞,死后葬此,后人更此洞名为“瞿硎石室”,并立“晋隐者瞿硎先生之位”石碑。唐贞元间,于灵岩洞旁建寺(已圮),此后四方僧人云集,......[查看详情]

  • 赤滩古镇

    赤滩古镇宣城

    贵阳到赤滩古镇旅游线路>>

    赤滩古镇手机导游使用说明:1.通过短信内链接(二维码)进入H5导览页面,输入授权码即可享受景区手机导览讲解。2.点击推荐路线,可查看推荐路线,方便科学游玩陌生景区。3.点击景点列表,可查看当前景区所有讲解景点语音讲解。4.点击语音类型,可选择当前景区合你心意类型的语音讲解。5.点击景点小喇叭,即可收听景点语音讲解及文字图片介绍。6.点击右侧菜单栏自动按钮,可实现景区语音自动导览。7.如果您发现景点地图有啥不清晰、不满意、不对的地方,也可点击纠错跟程序员反映......[查看详情]

  • 鼓角楼

    鼓角楼宣城

    贵阳到鼓角楼旅游线路>>

    鼓角楼又名谯楼,俗称钟鼓楼。原座落于广德州署正南仪门之上。该楼始建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为二层。上为复宇重楼,楼中备有鼓、角、钟、漏刻各一,取“代鼓鸣角,以警昏听。下漏数刻,以节昼夜”之意。下为拱形卷洞楼座,座高4.3 米。元时因战乱遭损坏,明洪武四年复修。清末战乱楼毁,鼓、角、钟、漏全遗失。民国15年(1926年)邑绅占家鹏捐资按原样重修楼宇三间。民国26年(1937年)被日机轰炸,毁坏殆尽,仅存楼座。1999年,该楼重修,恢复往日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