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辞海》给牌坊下的定义是:“又称牌楼。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一般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旧时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用以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很显然,牌坊具有表彰、纪念、导向或标志作用。假如让时间倒流40年,江村路口至水口巍巍然挺立着6座牌坊。用江村老人的话说:聚秀湖是方砚,象山宝塔是彩笔,村头的一排牌坊恰是笔架。除此以外牌坊集中的地方与棠樾一样建在江氏宗祠前,横跨老街一群6个,那阵势谁见了不肃然起敬。 父子......[查看详情]
旌德县白地镇江村建于隋末唐初,是一个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村落。她位于黄山东麓205国道旁,距黄山风景区30多公里。这里虽历尽岁月沧桑,几经盛衰起落,依然可见古祠巍峨,牌坊高耸,老屋林立,老街逶迤。江村宗祠是徽州传统建筑技艺的代表,其风格充分展示徽派古建筑特色。 历史上,江村曾先后建起9座祠堂,除一所江祠外,其余全是江氏祠堂。分别是韶公祠、江氏宗祠、溥公祠、孝子祠、文兴公祠、义兴公祠、胜祖公祠、从政公祠8座,其布局均循宗、支祠的远近关系。就形制分类,有从......[查看详情]
作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的徽州,是明清时期中国商界劲旅一一徽商故里。由于徽商的崛起,使徽州人将更多的金钱投入到住宅及宗族祠堂的建设上,使徽州的民居及祠堂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徽州无论是民居还是祠堂都是外朴内华,外表都是粉白灰的马头墙,盖上小青瓦,而宅内则雕梁画栋、玲珑剔透。这将徽州人含蓄内敛的审美心理在居住环境中表现出来,形成徽州建筑特有的一派一徽派建筑。 徽州历来重视祠堂和祭祀。因为这是“慎终追远”,不忘“木本水源”的具体表现。隶属古徽州现为省级历......[查看详情]
著名的历史文化村落磡头村,以许姓为聚居大族,许氏先人于南宋年间由别处迁此定居,在此后数百年间逐渐繁衍成今日之千灶万丁的大村落。磡头村古时又称云川,位于海拔1350米的云岭脚下的幽谷里,地形极为复杂。当地谚云:锄头磡,上床三档磡。据说这就是磡头村名的由来。 磡头村古来有三屏、五墩、六桥、八景之美称。何谓三屏?翻看史料,始知三屏乃为阳和屏、寺山屏、亭文山屏。又何谓五墩?五墩即狮文墩、八卦墩、东山营墩、文笔墩与塔岭墩。六桥是横贯磡头村涧溪上的6座石拱桥,即......[查看详情]
龙川胡氏宗祠坐落在皖南绩溪县瀛州乡大坑口村东,距县城12公里,龙川是大坑口的古称。据《龙川胡氏宗谱》载:“东晋散骑常侍胡焱提兵镇守歙州时游观华阳镇龙川(即绩溪县华阳镇,当时隶属歙州),见这里‘东耸龙峰,西侍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蜿蜒而来’,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即刻上书皇帝请求赐居,恩准,遂于咸康三年(337)举家迁此定居。 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里人兵部尚书胡宗宪倡导捐资扩建。原悬挂在宗祠正厅上首的匾额书有“宗祠”两个大字,上款为(......[查看详情]
不管岁月如何无情流逝,世间总会留下一些往事和故物让后人去追怀。当人们来到胡适故里上庄村时,这种感觉便相当明显。 上庄,古称上川,位于绩溪县西端,距县城39公里。她万山环抱,一水襟带。尽管山清水秀一用得很普遍,但用来形容上庄的自然风光仍然准确恰当。上庄,古时就有杨林夜月、西岩瀑布、竦岭积雪、兹山晚钟、井阜松风、竹峰插云、金山茗雾、曲水澄澜八景,每一景都有说不完的迷人动听的故事。上庄的水口叫杨林,古貌依旧:溪水潺潺,月色宁静,树影婆婆,拱桥横卧,为上庄......[查看详情]
湖村,位于绩溪县东南部,距县城18公里,隶属伏岭镇。湖村的历史文化氛围极为浓郁,水口、水街、祠堂、民居、古树、古桥古墓触目可见,更为珍稀的是,该村的徽派砖雕门罩达14座之多,这在传统徽州一府六县自然村中是绝无仅有的。人们珍视它。保护它,并冠以“砖雕艺术走廊”之美称。1998年5月,湖村民居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有关史料记载:湖村肇基发祥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里居住的是胡氏 家族和章氏家族,打破了传统徽州聚族而居的村落......[查看详情]
古老、典雅、奇特、雄伟、精巧、别致……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洋船屋很有些名气。经过四季风雨和历年霜雪,至今,洋船屋风范依旧,古韵依存。那青砖黑瓦于陈旧清幽间诉说着历史的曲折幽深,见证着主人的聪明才智。追寻洋船屋那散发出的独特魁力,你会被一种美所深深感动。 洋船屋在泾县黄田乡境内,其外形酷似轮船,人们称之为洋船屋。在清朝中期,上海等港口才刚刚出现洋船,而在交通闭塞的黄田山区,就已造出了设计精巧、结构别致的洋船屋,堪称是件奇事。 洋船屋,又名笃诚堂,建于清道......[查看详情]
天寿寺塔,为北宋单筒楼阁式砖塔,坐落在广德县桃州镇迎春街北侧。据1983年12月9日出土的塔内地宫石碑记载,原名大圣宝塔,是天寿寺内两大建筑之一(其二为大雄宝殿,现已不存入塔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距今千年有余。 此塔初建五层,宋元符二年(1099)为大火焚烧,元符三年(1100)至崇宁四年(1105)由佛教弟子宋荣、宋宗领创重修而为七级浮屠。南宋建炎三年(1129),各层飞檐在抗金战争中毁于飞矢。明万历三十年(1602)知州何凤起募捐修塔,清康......[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