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逸圃东邻个园,在东关街356号,系民国初年钱业经纪人李鹤生所筑。在扬州住宅园林中,园林多半建于住宅之后,唯此园筑住宅左偏。大门八角形,门额上嵌“逸圃”二字刻石。进入大门,即抵园门,将人一路引向住宅之后。迎面火巷北去,巷西为住宅五进,巷东原有湖石假山贴墙而筑,委婉屈曲,壁岩森严,与墙顶之瓦花墙形成虚实对比。山旁原筑牡丹台,花时若锦。假山北头的尽端,原倚墙作五边形半亭,亭下有花厅三间,装修极精,外廊天花,皆施浅雕。扬州名画师王板哉、吴砚耕曾设砚于此。由花厅西......[查看详情]
瓜洲渡口,建有沉箱亭,杜十娘是明国都北京的一个名妓,因排行第十,妓院中都称为杜十娘。其容貌姣好,身价甚高。杜十娘与一个来自浙江绍兴府的李甲公子情爱最笃,形影难离。李甲是李家大公子,赖其父李布政“纳粟入监”,花钱为他在京都买了个太学生的名额,又在和老乡柳遇春同逛妓院时,与杜十娘相遇。两个人朝欢墓乐,终日相守,不啻于新婚夫妻、情深伉俪。 但日往月来,很快过去了一年,李甲有出无进,手头愈来愈紧,而且有所风闻的老父也频频催他归乡。鸨母公然逐客,终于与再也......[查看详情]
小盘谷在丁家湾大树巷内,系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两江总督周馥购得徐氏旧园重修而成。园内假山峰危路险,苍岩探水,溪谷幽深,石径盘旋,故而得名“小盘谷”。园门月洞形,嵌隶书“小盘谷”石额。园门前以火巷将住宅与园隔开。园内以花墙隔为东西两个庭院。西院右首叠湖石假山一座,左首建曲尺形楠木花厅三间,以卷棚游廊连接水阁凉亭,厅后辟一方清池。越三折石桥,即入幽洞,洞在假山腹部,多孔穴,彩光好,上可透入天光,旁可观赏园景。山顶有风亭,可览全园景色,东院粉墙开桃形门......[查看详情]
庵址在引市街84号。又名祗陀精舍,原为民国初年军阀徐宝山家园。徐宝山被刺后,其二夫人孙阆仙皈依佛门,舍宅为庵,改名祗陀林。朱江《扬州园林品赏录》有“祗陀精舍”条,并作如下介绍:“是园南向,构厅屋数间于园东向,架一带穿廊,环其南与东西二壁,三面辟漏窗二十面,透漏雅朴。厅屋与花墙之间,旧有山石水池,今已圯没。尚余黑石二峰,极其秀拔,为他处未见。其间犹有松一本,柿一树,花草少许。十年内乱前夕,市佛教协会以祗陀林为比丘尼宅,有法名元庆者,任秘书长,寓于其间。斯时......[查看详情]
隋炀帝陵位于扬州邗江区槐泗镇,现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陵园从南向北依次建有石牌坊、陵门、雷塘、石桥、祭台、神道、城垣、石阙、陵冢等,是典型的隋唐建筑风格。墓冢为十分整齐的平顶金字塔形,高12米,四边均为规则的等腰梯形。墓区两个偏堂内一个陈列着隋炀帝生平的史料,一个书画成列室,悬挂了江苏省和扬州市知名书画家的作品。
瓜洲是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一个小岛,由此可乘长江轮渡去镇江。这里曾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的起点,相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之所在,历代名人墨客流下无数诗句笔墨,古渡遗址、御碑亭、沉箱亭引人遐思。景区内又新建了银岭塔、锦春园、映影池、园中园等景点,与古运河风光带连成一片。
茱萸湾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区,位于广陵区湾头镇北首,距市中心5公里。 茱萸湾风景区是一座融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花卉、植物、动物散养及表演和现代游乐为一体的半岛生态型动植物园。 公园建有华东地区一流的动物观赏区,分别有猛兽散养区、食草动物区、水禽湖。狮、虎、熊、豹、狼、梅花鹿、黄 鹿、糜鹿、斑马、骆驼等开放式散养, 环岛建有8千米的滨河风光带,中国最古老的运河风光尽收眼底。
扬州市服务公司的富春茶社是一座闻名中外的老店。1885年始为富春花局,由茶座起家,历经百年,形成了花、茶、点、菜、...富春茶社的传统名点三丁包被评为名特食品,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千层油糕、翡翠烧卖被誉为“扬州双绝”。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杜牧的千古绝唱,引动了历代多少人对明月扬州的向往。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旱颓圮于荒烟衰草。近年扬州市经过规划,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 二十四桥景区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布置得富有诗意。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座白玉拱形桥,为二十四桥。二十四桥是一座由山涧栈道、单曲拱桥、三折平桥和吹箫亭相连而成的组合桥。山涧栈道由黄石垒成,雄浑古朴。单曲拱桥为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查看详情]
五亭桥,古称“莲花桥”。建造在瘦西湖上,好象湖的一根腰带。因桥上建亭,故又名五亭桥。 五亭桥是清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