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东湖在武汉市武昌区东郊,靠近市区,整个东湖风景区面积为87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约33平方公里,为杭州西湖的5倍多。东湖湖岸曲折。湖南层峦叠翠,山拥水抱;湖东、湖西丘陵起伏;湖北地势平坦。有人认为它兼有太湖之浩淼和西湖之秀丽,是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风景区。 经过30多年的建设,现在东湖四周已有亭、台、楼、阁和各种建筑设施70多处,种植各种树木200多万株。东湖的花木品种繁多,一年四季不断开放,其中尤以春兰、夏荷、秋桂和冬梅最为著名。 ......[查看详情]
赤壁原称赤鼻,又称赤鼻矾。位于黄冈市区西门外。这里有座赤鼻山,靠江边的岩石突出下垂,断岩临江,突出下垂,色呈赭赤,形如悬鼻,因而得名。黄州(现在的黄冈市)是个有名的游览胜地,著名的黄州赤壁(又叫东坡赤壁)就在这里。 为什么黄州赤壁又叫“东坡赤壁”呢?这就得从苏轼讲起。赤壁背山面江,风景优美,苏轼经常约请一些友人,到这里浏览。 公元一0八二年七月十六日晚上,苏轼和几个友人驾着小船,游览赤壁。回来之后,苏轼就写了那篇有名的《前赤壁赋》。过了三个......[查看详情]
荆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长江中游和汉水下游的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又称江陵,为中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荆州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2条,长江流经本区453公里。 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集中地之一。相传禹划九州,始有荆州。在古代,荆、楚指同一地区,荆、楚的字义,本是同一种树木的名称。据史书记载,荆楚作为地,先是称荆,后才称楚。商代,荆......[查看详情]
莲花山,坐落于鄂州市南郊洋澜湖畔,莲花山峰峦叠翠,山清水秀,楼阁嵯峨,万木葱笼,已开发成远近闻名的康福旅游区,是旅客休养身心,观光娱乐的喜乐园。 莲花山钟灵毓秀,洋澜湖烟波浩淼。从地形地貌上看,鄂州的版图如同一片碧绿的荷叶静静地飘浮在长江与大湖之间。在亿万年的地壳运动中,以莲花山为主体的九座山峰拔地而起,相互簇拥,恰似九朵莲花盛开于脉脉含情的湖波之上。 湖山壮美,地灵人杰。独特的自然风光,地形地貌吸引历代文人墨客留连驻足,屈原、陶渊明、......[查看详情]
明末清初时候,一位受法于浙江宁波府天童寺的川籍弟子就要归去。指点他的密云大师掘了两棵桂树让他背上,明示说:“一路晓行夜宿,桂树在哪里落根,那里便是你的安身地,归天处。”据说这位弟子就这样选中了梁平县金带乡的这方圣地,创建了双桂堂。 双桂堂的创始人破山和尚,博学多才,不拘一格收纳信徒,寺规也张弛有度,一生繁衍了弟子一百一十多人,这些弟子后来分赴四川、云南、贵州,离去后中兴了许多毁于战乱的寺院,故有“云贵川业林祖庭”之尊。破山和尚亦因此功彪佛史......[查看详情]
龟山风景区古名翼际山,又名大别山、鲁山,为武汉市名胜古迹较多的三山之一。位于武汉市汉阳城北,东临长江,北带汉水,西背月湖,南濒莲花湖,威武盘踞,和武昌蛇山夹江对峙,形势十分险峻。相传大禹治水到此,遇一水怪作乱,数载不克,后得灵龟降伏水怪,治水成功,后灵龟化为一山,即龟山。在龟山东端,有禹功矶、禹王庙、摩崖石刻等古迹;晴川阁遗址在禹功矶上,与蛇山矶头上的黄鹤楼隔江相望。 龟山风景区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游览胜地。从山的东麓拾级而上,可瞻仰辛亥革命......[查看详情]
西陵峡得名于南津关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从南津关到秭归香溪口为狭谷段,长66公里。 西陵峡以严峻闻名于世,峡内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黄牛峡、灯影峡、青滩、泄滩、崆岭滩、蛤蟆碚等名峡险滩和黄陵庙、三游洞、陆游泉等古迹。 西陵峡中的兵书宝剑峡位于香溪东15千米、长江北岸的陡壁峭岩上,也像石隙中有物叠置其间,状若书卷,名曰"兵书",其右下方条形岩石凸起,宛如巨剑直插激流,名曰"宝剑"。"兵书"实为巴人岩棺葬之遗迹。 ......[查看详情]
西山,古名樊山,樊冈,位于鄂州城西2公里,海拔170米,总面积167万平方米,吴王孙权定都武昌,此山位于古王城之西,遂得名西山。西山是吴王讲武修文,游猎宴饮,避暑效天的皇家园苑。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游览并留下了不少诗赋名篇,之后便成为游览胜地。在西山,可以一一寻到他们的遗迹。 西山供游览的建筑物可分为三组:一组以灵泉寺为主,是高僧慧远所建,他在此讲经说法,山寺前有灵泉,泉水色白味甘,沏茶,香味尤佳;第二组是名为“萃景园”的建筑群,园内建筑清幽雅致......[查看详情]
鹿门寺位于襄阳城东南15里,襄阳县东津湾境内鹿门山。 鹿门寺初建时规模宏大,秀丽壮观,历代名僧常来主持佛事。北宋政和年间最为兴盛。鹿门山群峰环峙,林密石怪。东汉末年,襄阳名士庞德公携妻入山采药不归。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张子容、白云先生王迥等都曾在此地隐过。全国各地不少名家才子到此相聚,成为当时的一个文学艺术交流中心。自唐以来,留下众多的瑰丽诗篇。 足踏鹿门山,山泼黛,水嵌蓝,翠相挽。绕过寺庙,拾级而上,半壁岩石突兀悬在山腰。绿色的苔藓、水......[查看详情]
在襄樊市襄阳城南岘首山东北侧。因水落时洲人取竹木为梁用以捕鱼,故名。三面环水,一面依山,面积10余平方公里。水环山抱,土地肥沃,村落密布,林木昌盛,渔夫张网,牧童横笛,风光十分诱人。据《水经注》载:“沔水中有渔梁洲,为庞德公沂居。”庞德公(庞统叔父)故宅坐落在陶家湾村,亦名凤栖书院或庞靖侯祠,遗址与石刻尚存。唐代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中有“渔梁渡头争渡喧”诗句,“渔梁渡头”在洲之东南,是通往鹿门山一带的重要津梁。如今修通后的公路,横穿渔梁,渡头争渡喧闹......[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