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十八寨历史悠久,古风淳朴,位于三元区国家森林公园格氏栲景区西北5公里的岩前镇忠山民俗村。相传旧时村子是由大大小小18个寨子组成,故古名十八寨,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现有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古建筑二十余座,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民俗。 村落中古老的建筑群掩映于群山绿树的疏影中,错落在青瓦白墙的普通乡村居所间,为溪水、稻田和竹林所环绕。砖雕石刻、牌匾楹联旧态斑驳,却依然精美。各式各样的老房子,保存良好的多是元、明、清时建造的,有四贤......[查看详情]
分为深沪湾、龙湖、围头三个景区。以距今7000~8000年间的海底古森林和距今l5000~25000年间的古牡蛎礁遗迹共生为主要特色。此外公园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长乐—南澳中生代大型韧性剪切带内,韧性剪切变形遗迹典型丰富,记录了一幅中生代地壳变动的绚丽图景,因此也是研究中生代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公园内保留有沙质海岸、红土海岸及基岩海岸等多种类型的海岸地貌景观。从深沪湾到围头角,一系列沙质优良、坡度适宜的弧形海湾与基岩岬角相间出现,别具一格......[查看详情]
西资岩寺位于金井镇卓望山上,始建于宋绍兴十八年(1148)。寺中依山崖雕如来、观音、势至三世尊佛,佛像站立,身高4.5米,宽1.62米,姿态微俯,造型神妙,寺后崖石刻有“泉南胜概”四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寺庙为华侨蔡本油在1935年重修,架构采用钢筋水泥仿木建筑工艺,由五开间二进深单檐硬山顶的前殿、五开间三进深重檐歇山顶的大殿与庭院两边长达10米的庑廊组成。平面布局呈“同”字形,高大轩敞、气势雄伟。 前殿三通门,中门题匾“西资古地”四个楷字,是清光......[查看详情]
九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德化西北部,主峰海拔1658米,是闽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活动重要场所之一。该景区风光秀丽,景色如画。有气象奇观——云海、云瀑、佛光;有珍稀动植物和古木奇树,如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省重点保护树种——椿树、高山奇葩——午时莲、奇竹——四角竹、奇树——四树共生以及珍稀动物蝾螈(四脚鱼)等。景区内怪石嶙峋,幽洞密布,浑然天成。冬天,瑞雪纷飞,银装素裹,是闽南赏雪景的绝佳去处。 九仙山文物蕴藏丰富,其中唐代雕刻的弥勒石刻造像高2.7米......[查看详情]
1996年前,福州革命党人在于山大士殿前发动光复战役,战后,福州成为全国17个最先光复的城市之一。现今,辛亥革命纪念馆已从林觉民故居搬迁到于山大士殿,向参观者免费开放。 当年,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就设在大士殿内,于山是总攻阵地。纪念馆展览内容共四部分,分别是《辛亥革命的社会背景与革命前夕的福州》、《黄花岗上的英烈》、《武昌首义、福州光复》、《中山莅榕、八闽生辉》。 新展馆亮点众多,文物数量从之前的40多件增加到100多件,还首次展出参与于山战役的黄乃裳、程拱......[查看详情]
金鸡山公园位于福州晋安区金鸡山的东南隅。金鸡山是北岭山脉的支脉,它像一颗硕大无比的碧绿翡翠,纵卧在晋安河东岸,为福州城近郊名山。金鸡山历史文化积淀极多,曾出土从汉代到清代的许多珍贵文物。古籍《闽中记》载:“秦始皇时,望气者云:此山有金鸡之祥”,山形似鸡,故名金鸡山。 金鸡山依然保留着大自然山林的原始风貌,是福州城区少有的山野情趣浓郁的风景区。步入公园大门,一组大型的“金鸡报晓”群雕呈现在眼前。群雕高达8米,19只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生动逼真的鸡站立在假山上......[查看详情]
福建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博物馆,现占地6公顷,建筑面积3.58万平方米,位于福州市西湖公园内,是福建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由主馆、综合馆、自然馆、博园等建筑,以及古堞斜阳、金鳞小苑等景观组成。其福建民居式的造型,海洋文化的装饰风格,以及充分体现“石文化”特色的用材,通过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宏伟外观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洋溢着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 该馆馆藏文物标本共5万多件,其中一级品360多件,以传世艺术品、考古发掘品和革命文物资料为主。重要的有五代闽王......[查看详情]
南后街,据历史记载自宋代起就是一条繁华市街,它西起杨桥路十字路口,南至吉庇路,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由北向南三坊的顺序依次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的顺序依次为杨桥巷、郎宫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昔日的杨桥巷已拓展成繁华的杨桥路,吉庇巷、光禄坊也改变了原有的模样,现在的三坊七巷保留下来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了。
千年古刹广化寺坐落在市区凤凰山麓。这里松柏苍翠,山泉鸣涧,清幽宁静。人行其间,绿蔓牵衣,别有一番禅意,故有“南山松柏”佳景之称。 广化寺现在占地总面积33公顷,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石砌围墙长达1公里。中轴线贯穿照壁、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藏经楼)、祖堂(上为卧佛殿)等,全长385米,由海拔25米逐渐升高至63米。两侧翼建有宽敞的百柱廊庑,把整个建筑群有机地联成一体。左厢依次为功德堂、溪声阁、水云乡、尊客堂、伽蓝殿、五观堂(上为......[查看详情]
镇海堤,唐元和元年(806年)由闽浙观察使裴次元创建,是在莆田南洋围垦东北角最易被风潮冲毁的土堤外加建石堤3.4公里,自黄石镇东甲村至遮浪村。据史载,石堤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被拆,堤石用于筑平海、莆禧两城。此后仅剩土堤,屡修屡毁。清道光七年(1827年),莆人陈池养重修石堤,改称“镇海堤”。 镇海堤号称海岸长城,位于台风、暴雨、海潮、洪水四大灾害频繁袭击的东甲、徐厝、遮浪、东山、东洋等五村的海滩上,全长3.4公里,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