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淮海路是与南京路齐名的旅游、购物街。淮海路过去又叫霞飞路,全长约6公里,是一条繁华而又高雅的大街,一条堪与巴黎的香榭丽舍、纽约的第五大道、东京的银座、新加坡的乌节路媲美的大街。 淮海路现代化特色商店林立,拥有商店400余家,最繁华的地段,是从陕西路到西藏路2.2公里长的商业街。90年代,淮海中路的商业改造与地铁建设同步,商业街的建设坚持了高起点,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位相适应。 现在的淮海路,道路两侧建筑更显现代气派。商店装潢典雅高贵,欧美古典、中式古典......[查看详情]
莫里峰海拔二百九十三点五米,蔚为壮观。站在莫里峰上,观满目云林,揽太糊美景,品仙池之水,吸天然氧吧,游人会有一种“八百里太湖尽收眼底、三千年历史默数心中”之感。 从莫里峰辗转而下,但见几十处景致一揽无余。逍遥楼、醉墨楼、还云亭、笠帽峰,在云间缭绕;雨花禅寺、慈云庵,在林间掩映;古石雕园、唐宋诗廊、宋桥名矶、印心石屋在花间隐现。尤其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的“逍遥”匾最为珍贵,令海内外游人驻足观赏。
响水涧,上承莫厘峰和山茅峰之水,由法海坞沿山南下,折而东去,沿途汇人支流之水,故愈往下,水势愈急。涧长五里,犹如“一条素练,飘然而去”。每当雨后,山水奔涌直下,层石如齿,如漱王液;飞珠溅沫,蔚然壮观。涧中多石块砂砾,水流虽然湍急,但清澈如镜。涧水自高处来,曲折缭绕,穿村过户,为东山古镇增添了无穷的色彩。 枯水季节,涧水细流轻声,显得妩媚、秀丽、温柔。响水涧两岸草木茂盛,果树密密层层。涧上筑有拱桥和平桥。石桥与碧波清流浑然一体,水景桥景......[查看详情]
灵源小区有灵源寺遗址、王鏊故居、碧螺峰、底定桥、罗汉桥、石林、灵泉等景物景观。灵源寺在东山后山碧螺峰下,始建于梁朝天监元年(502年),明时鼎盛,清代时规模很大,-度为东山诸寺庙之首。现存僧寮八间是清末民初时的建筑。寺院内前有罗汉松一株,与灵源寺同时代,故称梁朝罗汉松,据今已1300多年。这株罗汉松直径1。35米,高20余米,成龙纹盘旋之状,主干上瘦瘤累结。李根源先生曾在《西山访古记》中写道:“罗汉松一株,大可数抱,臃肿轮#,蟠崛扶疏,......[查看详情]
襄阳路是个可以淘宝的地方。到襄阳路这样的地方购物,对淘货手段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间间小店把人搞得眼花缭乱、心猿意马,不知从何下手。而且东西即便很便宜。这里流行感非常超前,紧追日本、香港地区的脚步。 襄阳路是个可以淘宝的地方。到襄阳路这样的地方购物,对淘货手段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间间小店把人搞得眼花缭乱、心猿意马,不知从何下手。而且东西即便很便宜。这里流行感非常超前,紧追日本、香港地区的脚步。 襄阳路市场,GUCCI、CD、LV……几乎一应......[查看详情]
雁荡三绝(灵峰、灵岩、大龙湫),灵岩正当其中,人视为雁荡山的“明庭”。元代文学家李孝光云:“峭刻瑰丽,莫若灵峰;雄壮浑庞,莫若灵岩。”正道出了“二灵”审美风格上的区别。以灵岩古刹为中心,后有灿若云锦的屏霞嶂,左右天柱、展旗二崖对峙,壁立千仞。因“浑庞” 而生肃穆,人处其中,顿觉万虑俱息。灵峰使人情思飞动,灵岩则使人心境沉静。但人又怕沉静太过,于是就有“灵岩飞渡”的准杂技表演。其实,灵岩也有许多奇巧的景点,如天窗洞、龙鼻水、龙湫、玉女峰、双珠瀑等,只是都被......[查看详情]
古松园在山塘街,因园中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罗汉松而得名。古松园乃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砖雕门楼深雕缀饰,形神有致;古松堂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以喻“八音联欢”,如此造型在江南园林建筑中绝无二例;凤凰楼为东山雕花大楼的前期作品,建筑和雕刻艺术如出一辙。后园小巧雅致,旖旎多姿。驻足双层长廊,可近揽古松翠色,远瞩灵岩山景,令人顿生尘外之想。后园西侧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沈寿传人----姚建萍刺绣艺术馆。
文化名城苏州西南40公里的东山,景点颇多,最著名的当推位于东山镇西侧的“雕花楼”。身临其境,满目精致、精彩的雕刻,令人拍案叫绝。砖雕、木雕、金雕、石雕,雕刻形式种种;浮雕、圆雕、透雕、阴阳雕,雕刻手法多样。雕花楼集建筑、雕刻、工艺、文化为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雕刻的精致首推砖砌门楼的“砖雕”。门楼面额十几块磨方砖土雕刻着十余组戏文图案;门楼上枋、中枋、下枋,饰以浮雕、圆雕、透雕相结合的灵芝、牡丹、石榴、佛手、菊花、兰花、祥云等,喻为“寿”、“禄”、“......[查看详情]
后埠井亭 后埠双井开凿于南宋淳熙(1774—1789)年间,由里人徐氏所开,徐氏是来自北方的望族,使用南方原来没有的辘轳汲水,是西山主要氏族来自北方的重要实物见证之一。元初大德(1297—1307)年间里人蒋腾芳在双井上添建井亭,明天顺三年(1459)蒋氏重修,清同治九年(1870)由里人费氏重修,民国二十年(1931)由里人徐氏重修。现井、亭保存完整,井泉潺潺,仍为村中主要公井。双井井栏连底座由一整块青石凿成,底座长2.22米、宽1.20米。右井栏现高......[查看详情]
植里古道、古桥、古樟,均建(植)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位于西山北部植里环山公路旁。古道顶部用448块长150厘米、宽35厘米、厚20厘米的花岗岩条石铺筑,平正笔直,宽1.50米,长158米,高1.55米,两旁都是稻田。古道之北为永丰桥,单孔拱形,花岗石砌,灰黄颜色,桥上台阶、桥栏均保存完好,仍在使用。桥全长17.90米,顶宽1.90米,矢高3.2米,跨径5.2米,桥孔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南北桥堍各设11级踏步,东西两侧各置有一对桥耳石,东......[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