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斗方山位于浠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因其形方如斗,故名。相传苏轼曾来此和佛印结伴而游。明末,大别山民于此扎寨抗清。清状元刘子壮等在此留有题咏石刻。山上有崇归古寺,附近有罗汉洞、八卦洞、飞云洞、百合洞、观音洞、醒酒石、撑腰石、灯笼石、连花石、三生石等。 斗方山亦称斗方禅林,建在斗方山上,斗方禅寺历史悠久; 世传为鲁班始建;史考建于公元776年(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有大唐无著禅师实始开建,后经历了各朝风雨,时有兴衰,故曾更名为崇果禅院,降......[查看详情]
白莲河水库是鄂东第一人工水库。这里原为“百里险”,相传河的东西两岸有一对恋人相爱,因山高水恶阻隔不能相会,姑娘思念成恨,跳进河里,水面浮起了一朵洁白的莲花,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白莲仙子”,便将“百里险”改名为白莲河。白莲河发源于安徽岳西黄梅尖和英山的云峰顶,上游由两条支流组成,全长148公里,于英山两河口汇合,经浠水注入长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黄冈人民在河谷狭窄,水流湍急的“石险滩”筑起了百余米高的大坝,建成了承水面积为1800平方公里,库溶为12.5亿立......[查看详情]
天堂湖位于九资河和大地坳之间。是一个长约10华里,宽约1华里的人工湖。整座湖镶嵌于薄刀锋、天堂寨、笔架山等诸峰脚下。湖区东有天堂寨、笔架山;西有薄刀锋,三省垴;南有鸡鸣尖、狗耳尖;北面青苔关、翁门关。湖区附近有著名的仙人垴和美女峰。 天堂湖风景区自古便有“江浙有苏杭,湖北有天堂”之美称。
白潭湖位于黄冈市东郊与新市区紧密相连。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大湖水体部分11200亩,精养鱼池基地25000亩,河港面积8000亩,陆地面积 5800亩。风景区内分六大功能区,即一般休闲观光区、生态农业观赏区、生态渔业品赏区、会议度假别墅区、水上探险游乐区、综合服务购物区。 白潭湖风景区内水质清澈,环境优美,湖区四周低丘连绵,以其水质好、无污染,被列为国家淡水鱼出口基地之一。
位于在红安县城民主街。旧居为一栋7间中式平房,坐西向东,面积120平方米。原有房屋三栋,现存建筑为1977年修复。除复原陈列外,旧居内还有二间用于辅助陈列,展出文字和图片。 名人故居 正中一间为小堂屋,上方香台依墙高置,大条桌放于中央,两张圆椅分列两旁,下方存放着董必武母亲用过的纺线车、织布机和灯架。堂屋北面的后半间房,是董必武诞生地,中半间原为二伯父董基哲夫妇卧室,后为董必武父母居住。二间房中各摆有一张四柱木质雕花旧式床。卧室前面是厨房,陈列着部分使用......[查看详情]
位于荆州市中山公园东北角江津湖畔、春秋阁旁。其墓碑为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7)所立,上刻“楚令尹孙叔敖之墓”。 孙叔敖,名敖,字孙叔,出生于楚故都纪南城附近的海子湖边。孙叔敖自幼勤勉,品学兼优,相传少年时曾遇被世人认为见之遭殃的一条两头蛇,他为了不使别人再遇这种不祥的怪物,宁愿自己倒霉,将此蛇打死,埋入位于现市艺术博物馆旁边的小山丘里,后人感念他的功德,将此山命名为蛇入山,流传至今。 孙叔敖是楚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辅佐春秋霸主楚......[查看详情]
洈水风景区位于荆州地区的松滋市西南部,地处长江三峡、古城荆州、湖南张家界三个旅游区的中心部位,总面积286平方公里,"势拔五岳掩山村,一展秀姿天下惊"。1998年评为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由洈水淡水湖、洈水国家森林公园和以新神洞为代表的环湖溶洞群等三大景区组成,融山水、林、岛、泉、洞于一体。 洈水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晋代古刹灵鹫寺等寺院道观是历代宗教人士清心修炼之宝地。 洈水湖拥有37平方公里的浩淼水域和近6亿立方米的库容,湖面浩淼,微波荡漾,春来......[查看详情]
位于荆州小北门内西侧,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14年)。公元1010年宋真宗下诏易名天庆观。由于道教的庙宇称观,《老子》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名,道教谓“道”:“微妙无形,深奥难识,为万物所自出。”故公元1297年,元成宗下诏更名为玄妙观,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之讳,改名为元妙观,今复称玄妙观。 古观原由山门和六座殿阁组成,六殿阁分别名为四圣殿、三清殿、玉皇阁、玄武阁、圣母殿和梓漳殿。前四殿依次成直线排列,四殿中最后一殿玄武阁置于高台,台东为......[查看详情]
在荆州市沙市西北张家台。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世居江陵。嘉靖进士,神宗时为相,曾下令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裁减冗员,加强边防,浚治河道等都有成效。死后葬此。墓前原有石人、石马等附属文物,现存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所立石碑一通,高3. 6米,宽1.24米,上刻“明相太师太傅张文忠公之墓”。碑前还有石制香炉、烛台,再前有半月池,墓四周有土筑莹墙,高3米,占地15亩,颇具规模。
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大街,是上海古塔中的老寿星,也是我国砖塔中的珍品,建于五代至北宋初年,原建在白鹤南翔寺山门内两侧。相传南朝梁天监年间(502一519),有农民坌地得一石,常有两鹤飞来伫立石上,有借人募化建寺,寺成后鹤南飞而不复返,故名南翔寺.镇也由此得名。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改名云翔寺。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一场大火将古寺烧的荡然无存,惟独砖塔劫后余生,为南翔古镇最古老的地面文物。200多年来,古塔历经沧桑,已是岌岌可......[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