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在革命战争年代,屏南无数英雄儿女参军参战,更有许多贫苦农民参加革命活动,有的不幸被捕,大义凛然,从容就义,全县有132名革命志士为国捐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革命先烈,发扬革命传统,县人民政府先后建造革命烈士陵园和烈士墓,供后人瞻仰。 位于城关东面寨岗山顶,1965年10月建,占地面积29.6亩,内有革命烈士纪念碑1座,l米宽水泥路环绕碑四周,翠柏成圆月形环抱纪念碑,环境幽雅,为游览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民国27年(1938年)1月下旬,闽东红军独立师在屏南县棠口村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下辖3个营9个连。团部设在棠口基督教圣公会潘美顾医院内姑娘厝。一营驻潘美顾医院和淑华女子学校等两组建筑群内,二营和修械所等人员驻棠口后宅垄民房内,三营驻淑华女子学校和基督教圣公会教堂(俗称下教堂)等两组建筑群内。2月4日,叶飞等率团部及部队三四百人进驻双溪村,团部驻陆氏宗词,其他驻圣人庙、明伦堂等公房。同月14~15日......[查看详情]
上楼村位于岭下乡北部。民国24年(1935年)10月,黄立贵师长率领红军闽北独立师一团挺进闽东,11月11日途经上楼村,打垮屏南第八区壮丁队,毙伤敌3名,俘敌1名。次日,国民党五十六师第三营和新十一师一部千余人乌黑上楼村,黄立贵率身边约40名战士,英勇击退敌军十多次进攻,毙伤敌人100多名,并胜利突围。随后又在岩溪坑集中独立师一团主力,伏击追敌,全歼敌军两个连,成为闽东北红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1984年7月,屏南县委、县政府在上楼村边立有“上楼......[查看详情]
被称为和二鸳鸯溪,又名白洋溪,位于棠口溪中游。上自棠口乡炉坪村,下至寿山乡太保村百祥桥,全长约10公里,有深鱼潭、曲弯潭、险桥潭、横石潭、楮森湾潭、长潭、二行潭、熨斗潭、上桥潭、摊排潭、百祥潭、鸳鸯狮潭等戏水名潭。尤为险桥潭风景最美,鸳鸯最多,该潭位于棠口乡里洋自然村。潭头有个约2500平方米的圆形溪坞,左侧有九座钏形山丘,等距如屏排列,谷口盘石大小不一,高低参差,形态各异,临水一石如天狗,栩栩如生。潭壁悬岩如削,仅留一线天,两岸老树古藤相接,状若天桥......[查看详情]
宋家香在市区英龙街原宋氏宗祠遗址中,有一棵植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距今已1200多年的古荔“宋家香”,是世间罕见的高龄果树。据成书于宋嘉祐四年(1059年),蔡襄所作《荔枝谱》记载:“宋公荔支,树极高大,世传其树已三百岁。”可以推算出树龄。 “宋家香”在漫长的岁月中,历遭严寒、台风和兵火等灾祸,却顽强地生活下来,老而弥壮,具有十分特殊生命力。现株高6米多,基干周长7.1米,树冠覆盖面积达65平方米。郁郁葱葱,岁结硕......[查看详情]
石室岩莆田市区西郊山腰间有海蚀洞多处,曾出土新石器遗物,此乃上古人穴居之所,故称石室岩。唐末高僧妙应祖师曾于此建立道场,相传祖师尝驯二虎为骑,故又名伏虎岩。宋绍圣间岩上始建寺,宋哲宗赐额曰妙应寺。明成化间寺宇废圯明万历礼部尚书莆人陈经邦重建三宝,并于此课子嗣。之后玄帝殿、大士祠、八仙祠、祖师殿相继建成,由是岩上成为荔城释道合壁一胜境。不时山腰青烟缭绕,氤氲空蒙,“石室藏烟”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此后数百年间屡有重修改建,1942年移址手建“凌云别殿”,形......[查看详情]
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77年,碑高18米,用青白色花岗石成。碑身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并15个鎏金大字,碑座前面刻有碑文一块,并建有上两层平台,上层长20米、宽15米,下层长40米、宽30米,干台紧接100级石阶,力瞻仰者上步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