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百家湖街道辖区面积65平方公里,确立了以建立工业集中区,大力发展“标厂经济”为主导的工业经区8个,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 目前街道已建成工业集中区7个其中东部2个,以电子行业为主;北部2个,以机电行业为主;西部3个,以机械加工业为主。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标准厂房总面积为26万平方米,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台湾华宝通讯、英业达集团,顺明塑料管道,韩国新星德尔塔,和仁昌光电子,南禧新星电子等近60家中外企业主入。 ......[查看详情]
新疆因地处丝绸之路这条中西贸易通道的中段,各族人民特 别是维吾尔人具有重商、崇商、经商的传统。新疆各地的巴扎,就是 他们长期从事商贸活动的场所。 “巴扎”,系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它遍布新疆城乡。 在南疆维吾尔人聚居地区,差不多每个乡镇、交通路口,都有巴扎。 这里平时有若干店铺,供售日杂百货。一到巴扎天(每星期一次,多 在星期五或星期日;相邻的几个巴扎,可将时间错开),方圆几十里 的群众纷纷前来“赶巴扎”。小商小贩们也抓住时机,在巴扎上占位 设......[查看详情]
在甘肃省兰州市白塔山下的黄河上,距兰州古城西北1公里,有一座贝雷式钢桁架公路桥,这是古老黄河上的第一座公路桥,号称“千古黄河第一桥”,也是仅迟于上海外白渡桥的全国第二座城市钢桥。 白塔山黄河铁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宣统元年(1909年)六月竣工。桥长230多米,宽7米多,平行弦杆贝雷式钢桁架为桥体,石墩石台,共有5跨。桥面上铺2层木板,两边有扶栏,“旁便徒行,中驰舆马”。桥的两端建有牌坊,上面横匾分别题有“三边利济”,“九曲安澜”的......[查看详情]
紫霄宫,是武当山保存最完美的宫殿之一,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岗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从刻有“紫霄福地”额匾的福地殿,进入龙虎殿、青龙、白虎泥塑神像侍立两旁,形成威严。沿数百级台阶循碑亭穿过十方堂,有一座宽敞的方石铺面的大院落,院上三层饰栏崇台,捧拱主......[查看详情]
紫草潭原名“纸草潭”,因清代山民造土纸在此漂洗而得名。潭水清沏,一片空明,就跟唐代柳宗元描绘的小石潭一样,“潭中鱼可百数头,皆若空明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连潭底石块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辨呢! 潭中有座石桥,是自生桥?还是人工桥?看桥上的打油诗便知:天降十位巨灵,各持金鞭一根,只唱一声哟嗬,紫草潭上桥横。这石桥宽2米、长4米、重6吨,它是1983年十位桑植石工架的。按常规,6吨重的巨石要架往4米宽的水潭之上,非有起重吊装设 备不可,但在那时候根本......[查看详情]
八角井(也称八宝琉璃井),为辽代圆融大师亲手所建,位于菊花岛中部的山凹处大悲阁右侧前面平地上。此井用长条石筑成八角形状,故称八角井。井上架有农村提水用的辘辘,与八角井对比相映成趣,显示出农家的田园景色氛围。一株千年菩提生于井旁,枝繁叶茂,绿荫如盖,更增加了这里的神秘气氛。 八角井为一淡水井,为寺院食水井。令人惊奇的是井虽然距潮湿水线特别近——只有二十米左右,井水却清凉如泉,甘甜可口,沁人心脾。在四周都是汪洋大海的咸水地带,居然存有一口淡水井,实在难得。......[查看详情]
兴城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为宁远卫城,清代重修,改称宁远州城。宁远古城与西安古城,荆州古城(今江陵县城)和山四平遥古城同被列为我国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 宁远城呈正方形,城墙高8.8米,周长3200米,四城设门,城内正中有钟鼓楼一座。宁远古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庙等古迹。明代,宁远古城为边防重地,明将袁崇焕驻兵于此,屡败清兵。天启六年(公元1626)1月 ,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兵13万围攻宁远城,身负重伤而败......[查看详情]
由真人观向南登上山坡,有一座亭楼,高11米,为二层,一层正南门额上有花纹雕饰,室内仙座上有吕洞宾的汉白玉雕像,亭外有石梯,由地面沿石梯上二层,室内尊座上石雕像为“十方救苦天尊”,尊身由10尊神像组成,造型十分优美。此亭传说是吕洞宾八仙过海时小憩之处,故称吕祖亭。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于锡林郭勒高原中部,东西长约450公里,总面积5.2万平方公里,属温带半干旱区。是我国沙区最大的风区之一。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环境脆弱,近几十年来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压力导致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京津、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以及当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4大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中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背景目前是最好的,但它依然面临着生态治理的艰巨任务。
位于达里诺尔湖北岸的砧子山突兀独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百里之外都可看到,远望如同打铁用的砧子,故名“砧子山”。砧子山属自然遗迹,是火山喷发时形成的山体之一,那些玄岩和火山喷口,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在距今22-25万年前后,砧子山为达里诺尔湖的岛屿之一,湖水的冲刷使山体变呈圆柱形,砧子山上至今仍留着湖蚀崖和湖蚀龛等被湖水冲刷的痕迹。湖蚀崖上还较完整地存留有古岩画7组,共35个部分,画上的人物、动物栩栩如生,静静地向游人们讲述着远古的人文故事,而岩画的作者究竟是......[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