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去陈英士故居的N大理由 理由1 陈英士故居又称“五昌里”,现存为清末江南传统建筑群。 理由2 它除采用典型传统的雕塑、油画、图片等表现手段外,还创造性地使用了时光隧道。 理由3 它与现代广场相邻,和新落成的湖州市全民健身中心隔苕溪路相望。 同程驴友这样评价陈英士故居 还是很不错的景点,玩的很开心,下次还要去游玩。 — — 18036ottcaq 和朋友一起去的,景点很值得一看奥。 — — 13776hggu......[查看详情]
孔庙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大成殿唐代时称文宣王殿,为五间,于宋天禧二年大修时,移今址并增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下诏更名为"大成殿",后毁于火。现存这座大成殿为清代雍正年间重建,殿高24.8米,阔45.8米,深24.9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大成殿与北京故宫......[查看详情]
在双林镇东栅虹桥和望月桥之间。据民国6年(1917)《双林镇志》载:“明弘治年间(1488-1505),安吉陈良漠为严素底义建。东乡区民入郡者必经虹桥,时有领白粮邮闸银者,归途倦息,遗金而去。镇人严素庵(名义)晨往见之,坐待其人,验而还之。”其后安吉陈良模(官参政)便建亭表之。《郡志》:“义偶憩神祠,有遗橐去者,发之得银二百两。信宿其人来,云父解银耗缺被系,此变产以偿,遂还之。其人请分半以酬,不允。后其父归,为之建亭。”后屡圯屡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查看详情]
又称白雀寺。在湖州西北9公里,弁山东麓石斗山。晋王羲之曾登临。南朝齐(479—502)比丘尼道(足旁加责)字总持曾在此山诵法华经,昼夜不息,共二十年,圆寂后即葬其处,相传梁大同元年(535)道(同上)灵骨所藏之宝龛忽生青莲,有司录实奏闻,诏建法华寺。道(同上)生前在诵经时,经常有白雀旋绕,若听法状,故又称白雀寺。唐宰相李绅和五代吴越王曾改名惠觉寺。 北宋治平(1064—1067)中僧如松重建,仍名法华寺。清康熙年间僧戒清募捐重修,嘉兴末旭曾绘名山十......[查看详情]
位于菱湖镇北栅,系3孔环形石桥,长58.5米,宽4.55米,高5.7米。上下踏步各33级。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菱湖镇祗园寺僧松岩,募化动工建桥,三年后松岩去世,其徒继师志边募化边建桥,未几筑成石桥,长虹初展,湖西墩至菱湖镇行人来往,个则摆渡,百姓称便,且较安全,故取名“安澜”。乾隆四十二年(1777),里人捐资改建成外形石桥。至今巍然屹立,为镇西北水陆路重要通道。
位于湖州市南郊7公里的道场乡青山坞胡峰基的幽谷处。墓始建于宋嘉佑五年(1060),元中被毁,后复建,历代又重建。现墓里圆形,高约3米直径约5米,后侧有圈形回龙墙,墓道长约200米。墓碑书“安定文昭胡公之墓”8个人字,已断失。原置墓屋、祠祀均已不存。 胡瑗(993一1059),字翼之,江苏如皋南乡胡家庄人。宋仁宗景(同上)二年(1035),胡瑗受范仲淹之聘,任苏州郡学。宝元二年(1039),湖州知事滕宗谅奏请朝廷在湖州设立学校。翌年,获准设立湖州州学......[查看详情]
在湖州城南1公里,属东苕溪。以在观山前,又名岘山漾,一名玉湖,与陈英士陵墓相对。为城南重要景点之一。 碧浪湖湖面较阔,湖中有屿,称浮玉山,湖水满时山顶常露若浮玉,故名。元赵孟钤惺拊唬骸扒Х∧荷奖蹋┘自剖蓖埂!泵骷尉?1522一1566)年间曾在浮引山广建有玉塔(又名芙蓉塔、万魁塔),塔高7层,砖身,每层上刻有魁星。1971年围湖造田时被毁。
位于长兴县城东南15公里,在弁山主峰(云峰顶)北麓,海拔300多米。因岩石垒峭于山腰,望之若苔藓绣错,故称碧岩。自宋代以来,碧岩为长兴著名风景区之一。 清同治《长兴县志》载:“碧岩在弁山,弁有三岩,曰秀岩,曰云岩,曰碧岩,惟碧岩最胜,上有碧岩庵,俯视太湖,洪涛万顷,弥漫无际,岩旁有瀑布泉二道。”据明张睿记有12景:龙门、七星台、石壁、瀑布泉、珠帘水、金莲池、砚池、香炉峰、酌泉亭、望湖亭、不朽木、舍射崖。除不朽木、酌泉亭等人工建筑被毁坏外,其余胜景尚......[查看详情]
于唐乾元二年(759)钦置于骆驼桥东。次年三月,颜真卿撰《敕天下放生池碑铭》并《乞御书题额思赦批答表》,不久遭贬。直至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拜湖州刺史,于八年(773)正月到任,即着手追建放生池碑。于是集碑铭、批答御书,又叙其事于批答碑阴,于七月戊戌立于骆驼桥东。《碑阴记》:“(大历)七年秋九月,归自东京起家,蒙除湖州刺史,来年春正月至任。州东有苕(上雨下言)两溪,溪左有放生池焉,即我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所置也。州西有白鹤山,山多砾石,于是采而凿之,......[查看详情]
位于井陉中部的天长镇。唐代称天长军城,五代后晋至宋代称天威军,自金代至1958年为井陉县城。明代嘉靖年间修筑的石城墙保存基本完好,长约2000米,城东、西、南门及小南门,明清季文庙、城皇庙及明右副御史、大同巡抚霍鹏故居等建筑,至今保存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