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楼兰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楼兰古城是楼兰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而且古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也在此分道,它是古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和贸易中转站,大约在前梁时期衰废,如今虽已成为一片废墟荒漠,但仍然吸引着大批的海内外探险者和科学工作者。 楼兰古城遗址位于若羌县东北部,罗布泊西北,西南距若羌县城220千米,西北距库尔勒市340千米,现存建筑应是楼兰历史上的繁荣期所建造。楼兰古城呈不规则的正......[查看详情]
吐鲁番葡萄沟,以栽种品种多样,质量上乘的葡萄而闻名,它位于吐鲁番市东北火焰山峡谷中,距市区约13公里。 葡萄沟是火洲吐鲁番的清凉世界,是一片由葡萄构造的绿色宫殿,女作家张抗抗在她的游记《滴水葡萄沟》中,用娴熟的文字将葡萄沟的神奇与美丽展现在了人们面前,张抗抗发出了由衷地感慨:吐鲁番的葡萄是水做的。在她的笔下,人们看到了水化成的葡萄,如一颗颗饱满的绿色水滴,在葡萄滕上摇摇欲坠。 葡萄沟全长七八公里,有小溪流淌其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查看详情]
巴音布鲁克草原 位于和静县西北,天山南麓,由大小珠勒图斯两个高位山间盆地和山区丘陵草场组成。总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距库尔勒市636公里,海拔2000——2500米,是我国仅次于鄂尔多斯草原的第二大草原。这里雪峰环抱,地势跌宕,水草美风光诱人。著名的“天鹅湖”中国唯一的天鹅自然保护区就在此地,天鹅起舞,雪峰花卉映衬,宛如童话世界。 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水。远在2600年前,这里即有姑师人活动。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和硕特......[查看详情]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是“多水汇集之湖”,它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而如今,只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与梦想。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距今已有200万年。历史上,它的最大面积为5300多平方千米,到了1931年时,就只有大约1900平方千米,1972年,连最后一滴水也被蒸发掉了,罗布泊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如今,反映在卫星照片上的是一片极像大耳朵的荒漠。 罗布泊鬼斧神工般的地貌和丰富多姿的历史人文资源如......[查看详情]
铁门关位于库尔勒以西8千米处,始设于晋代,因异常坚固而得名。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之地,是由焉耆盆地进入塔里木盆地的一道天险,故而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题铁门关楼》:“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 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就可窥见一斑。 铁门关是我国26名关之一,它所在的峡谷是“铁关谷”,也叫遮留谷,进入铁门关景区首先经过将军楼,登临将军楼,就能看到对面的铁门关城楼及孔雀河岸旁......[查看详情]
“雅丹”一词是维吾尔语“雅尔当”的变音,汉语意思为“陡崖”,主要指土丘和沟谷相间的地貌,这种地貌在罗布泊分布面积极大,大约有3000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罗布泊的东、西、北三面,是仅次于柴达木盆地西部雅丹地貌的我国第二大雅丹分布区。 罗布泊东面的“白龙堆”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它是在流水的作用下、再经过风的吹蚀而形成的,这里的土丘上有的覆盖着一层很厚的盐碱层,有的本身就是白色膏泥,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灿烂的银光。著名“龙城”雅丹位于罗布泊的北部,它的......[查看详情]
万子桥据传由明代一杨姓富户捐资修建,因久未得子,以求修桥积德。桥工察觉捐资者的心理,有意选用一种远处运来的、由千万颗沙粒凝结而成沙石板作建桥材料,并为桥取名“万子桥”。表现了工匠们的独特想象和对捐资修桥人家的美好祝福。
玉河广场位于丽江古城北端,是进入丽江古城(大研)的大门,这里有丽江古城标志性的大水车,东巴许愿长廊、风铃,从这里开始步入具有厚重人文气息和历史文化的丽江古城。
武当山黄龙洞,位于武当古神道通往金顶的路上,在紫盖峰悬崖之中。洞内空气干而不燥,润而不湿,四季清幽凉爽,是历代修炼之士向往之地。 黄龙洞实际上是一个天然的岩屋,经历代修建,这里有了黄龙殿、真武阁、药王殿、神泉亭等建筑。 黄龙洞里有一泓泉水,四季不竭。传说有一条黄龙在此得道升天,黄龙为谢此地的养育之恩,留下一颗仙丹。据说仙丹使这里的水清洌甘甜,能治愈百病。 武当山药草资源极为丰富,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天麻、五灵脂、金钗等名贵药材在武当山均有......[查看详情]
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光绪时重建部分庙房。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是武当山三十六观中最大的道观之一。 概述 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