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从秭妇顺着秀丽的香溪,就来到西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兴山县西北的明妃村。 王昭君是屈原的老乡,汉朝昨与山属秭归。明妃村座落在兴山县城北七里的山台上,三面临水,一面靠山,景色像画一样。美景出美人,在这里出生的昭君,因才貌出众,被选入汉元帝宫中。传说皇帝选美,先看画像,一些宫中美女,便贿赂画师把自己画漂亮一点。昭君不肯贿赂画师,画帅毛延寿就故意杷他的像画画丑,使她终不得宠。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上呼韩邪单于要求和汉朝结亲,汉元帝答应了。王昭君自愿请求远出......[查看详情]
中华鲟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名录,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鱼类共同的祖先古棘鱼的后裔,距今已有1亿4000多万年的历史,有活化石之称,是淡水鱼类中最大最长寿的鱼。成年中华鲟长达四米多,体重超过千斤。 由于举世闻名的长江葛洲坝工程的兴建,拦断了中华鲟产卵洄游通道。为了不使人类的生产建设影响鱼类的生存,1982年,采纳鱼类专家的建议,指定国家有关部门审批成立了救护中华鲟的专业机构--葛洲坝中华鲟研究所。研究所每年向长江投放中华鲟规格幼鲟30万尾以上。......[查看详情]
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南门外稻场拗山上。清同治八年(1869年)所建。传说五峰城及其周围地脉轻浮,毗邻长阳城及其周围地脉凝重,地气外溢难出栋梁之才,因建此塔以镇之。塔基石建,身砖砌,顶铜制,七层六角,通高30余米。底层塔门上嵌长3尺许,宽2尺余石额,镌“兴文塔”三字,左右嵌石条,刻“云梯直上欣题雁,天阙遥开稳步鳌”对联,并注建塔时间与人名。字体遒劲苍古,人多临摹。二层至六层,六面设石质圆窗,顶层六面置圆门,刻以各种花纹,设计精细,结构缜密,风格古雅,姿态稳健。
在屈原故里香炉坪。原为祀屈原之姐的女须庙,后因并祀屈原始改今名。相传为屈原旧宅所在。庙建于唐元和年间(806一820),历代屡有废兴,清代重修,1980年翻修。为民居建筑形式,阔3间,硬山顶,猫拱式山脊,青瓦粉墙,素朴古雅,内立新塑屈原像。香炉坪为一秀美的台地,平面呈新月形,两侧突起而中部低洼,远看宛如香炉,因名。其下临响鼓溪,清流含碧;后倚王寨山,佳木葱茏;坪上丘垅叠绿,修竹耸翠,其东有三峰突立,环拱月形台地,号称“三星捧月”,景色奇秀。
当阳市处于鄂西、沮漳河中下游,荆山山脉以南,东与荆门市接壤;东南与江陵相邻;南抵枝江;西与宜昌相连。当阳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108回的《三国演义》 中发生在湖北的故事有76个,而在当阳的就有37个,因而当阳被称为“三国胜地”,也留下了众多的三国遗迹和古战场,而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与长板坡了。 长坂坡位于当阳市玉阳镇常山赵子龙突出重围绝代雄西南,是中国最著名的三国古战场之一。据传,《三国演锦屏草木识英雄义》、《三国志》记载的赵云、张飞大战曹操的故事就......[查看详情]
麦城在当阳市区东南21公里的沮水西岸。传为春秋时楚昭王所筑。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人伐楚,伍子胥为攻此城,于其左右筑驴、磨两城,故有“东驴西磨,麦城自破”的谚语。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将关羽,遭吴袭击,溃退于此,故有“关云长败走麦城”之传说。千百年来,城因洪水浸蚀冲刷,流沙覆盖淹没,日渐荒废。现仅存部分夯土城垣,长100余米,宽10余米,高近10米。气势沉雄,颇为壮观。
在长扳坡公园西端当(阳)远(安)公路旁。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荆州(治今江陵),刘备败于当阳,传说其妻糜夫人抱着阿斗曾避难于此桥下,故名。阿斗,即刘备之子刘禅,字公嗣,三国时蜀汉后主。公元223-263年在位。为人庸碌无能,不思振作,即人称“扶不起的阿斗”。桥屡经修葺,保存至今。砖砌,单拱,古朴小巧。桥下溪水,潺潺注入沮河。两岸林木,婉蜒流碧,西北锦屏山,叠苍如绘,相互辉映,颇具意境。
又称昭君溪。由发源于神农架的九冲河与龙口河汇流而成。上起兴山县城西北皂角树,流经昭君村前,至秭归县城西7.5公里香溪口汇入长江,全长37公里。相传西汉元帝时和亲匈奴的王昭君入宫前在此面水而居,常在溪边烷洗,因洗涤了香罗帕,致使溪水芳香四溢,因名“香溪”。溪水湛蓝碧透,溪底彩石斑斓;两岸峰峦峻秀,宛如画屏;沿河绿荫夹岸,芳草萋萋。每当阳春三月,溪涨水暖之时,常见状如团伞,轻若罗绍,色呈粉红或蔚蓝之桃花鱼,张弛浮游于碧水之中,与夹岸桃花,争艳比美。清人有诗云:......[查看详情]
在昭君故里对面妃台山。相传是昭君幼年拾柴劳作之处。人宫前她留恋家乡,登山回眺,因以“妃台”名山。昭君入宫后,乡人“筑台而望”,至今犹存台基遗迹。据记载,汉时在此立有昭君祠,唐建有昭君院,宋立有昭君故里碑,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曾重修昭君院,清光绪十年(1884年)秋,在此重立昭君故里碑,如今碑文尚存。建国后,重修了昭君亭、昭君坊和昭君故里碑,建筑风格古朴雄健。登台四望,山峦重叠,云蒸霞蔚,满坡桃李柑橘,拥翠堆金,台前溪水澄澈,宛如碧罗绶带,飘曳于九曲峡......[查看详情]
位于秭归县香溪镇东2公里的谭家山麓,为石灰岩溶洞。其历史悠久,相传远在唐天宝五年(746年),即被四川猎人发现,从此探奇者不绝,成为西陵著名的风景点。 玉虚洞洞口呈半月状,青石上刻有“玉虚洞天”四字。入洞向右行,循石阶而下约50余级,即可达正厅。正厅轩敞,略具长方形。高约50米,长约85米,宽约40米,全洞共3600多平方米,宏敞壮丽,浑如地下宫殿。洞中清泉长滴,气候宜人,钟乳石是正厅的主要景观,它们千姿百态,无所不肖,其附于四壁者如飞禽走兽、奇花异草......[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