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您所在的位置: 全程网首页 > 宜春景点 > 红色旅游景区

红色旅游景区

详细地址:

开放时间:

景点简介: [查看全文]

景点简介

    仙源乡红色旅游景区位于万载县的西部偏北,距县城50公里。1932年4月12日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机关和其他省直机关由修水迁到仙源,当时,有“小莫斯科”之称。景区内现存有大量的革命遗址,“红色之旅”特色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景区内的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省委红旗报社旧址等已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源红色景区也被被评为“江西省百姓喜爱的十大红色旅游景点”、“ 江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同时景区内还有众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如我县第二高峰黄皮尖(海拔1182米)、拥有许多可供欣赏的名贵古树和珍稀动物的官元山林场、景色宜人的仙人湖(潭口水库)等。好山好水好环境,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1932年4月—1934年1月)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由修水上杉迁驻此地,下设财政、土地、工农检察、劳动、内务等9个部,领导边境三十多个县苏维埃政府的工作。1932年9月和1933年10月在小源先后召开了湘鄂赣省第二、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苏维埃建设、红军问题等决议案,选举了新的省苏维埃执委,在此期间,省苏维埃政府完善了内部机构,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令条例,发展了苏区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1934年初,国民党重兵围攻小源,省苏维埃机关撤出小源,向铜鼓梓庄一带转移。旧址原为民宅,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砖木结构,总面积1010平方米。
    
    中国共产党湘鄂赣省委旧址:(1932年4月—1934年1月)1932年4月12日,中共湘鄂赣临时省委为了巩固修铜万根据地,积极向东南袁水、樟树发展,使之与湘赣苏区打成一片和中央苏区取得密切联系,由修水上杉迁驻这里。省委在小源(仙源)期间于1932年9月召开了全省第二次党代会,正式选举了以林瑞笙同志为首的第二届省委,曾在这里召开了多次常委(扩大)会,发展了党的组织,加强了苏维埃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支持了湘鄂赣边区的工农武装割据,牵制了敌人兵力,配合中央苏区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辉煌胜利。
    1934年初,在国民党反动派重兵压境的情况下,以陈寿昌同志为首的新省委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决定省级机关主动撤出小源,向铜鼓梓庄一带转移。旧址原为民宅,总面积748平方米。
    
    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旧址:(1932年4月—1933年10月)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是1932年湘鄂赣省委第三次执行扩大会议以后,以原省苏维埃领导的军事学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4月12日,随中共湘鄂赣省委一道迁至小源,驻扎在新市村袁家祠,学校由校长、政委、教育长负责。下设军事教育处、政治处和管理处,学员按编制分政治、炮兵和步兵3个大队,下分区队(班),历任校长高咏生(兼)、郭子明。该校先后举办过3期训练班,每期为6个月。教学从实际出发,政治队60%的时间学政治,40%的时间学军事;炮兵和步兵队则相反,实弹射击和毕业考试都在实战中考核。1933年10月,由于战争频繁,斗争恶劣,学校改为教导队,随红16师行动。该校自开办以来,共培养军政干部近900人,加强了湘鄂赣省红军和各县警卫团、游击队的领导力量,为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旧址建于民国8年,总面积410平方米。
    
    仙源工农红军革命烈士纪念塔:为纪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壮烈牺牲的工农红军,1975年10月万载县革命委员会在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驻地仙源建立此纪念塔,该塔矗立于仙源乡人民政府左侧约高50米的罗家脑上,人们脚踏二百余级水泥台阶绕山而上,即有直径11.65米的圆形水泥台地,地面的南北部有高1.8米的梯形塔台,台壁正中有一幅泥塑浮雕画,正方形的塔底边长4.1米,高2米,塔通高9.9米,塔顶有伞状的挑檐,塔顶端竖着高70厘米由钢筋弯曲而成的五角星,塔身的四面均塑有碑文。站立塔旁,举目眺望,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的湘鄂赣省委、省苏、省军区、红旗报社等单位尽收眼底。

交通信息

特惠政策

温馨提示

周边景点推荐

相关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