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离老堡不远的朱木拿河畔,一根光秃秃的石柱高高地矗立在一座古堡之顶,这就是著名的“阿育王柱”。公元前孔雀王朝的名君阿育王为了弘扬佛法,竖立了不少此类石柱。阿育王柱高12.97米,底部直径约1米,顶部直径约0.65米,重27吨。柱表原为锱金,现已脱落。 柱头原是四头威猛的狮子,并饰有复杂的雕饰。这一精美的柱头可惜已与石柱分离。该柱原立于朱木拿河东边的米鹿特,14世纪时,伊斯兰教的帝王命人将其移入德里的王宫。
泰姬陵(印地语:??????波斯语,乌尔都语:??????),全称为“泰吉·玛哈尔陵”,又译泰姬玛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誉为“完美建筑”。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200......[查看详情]
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城以北106公里。1983年联台国教科文组织将阿旃陀石窟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阿旃陀石窟是印度古代佛教徒开凿出来的佛殿和僧房。"阿旃陀"一词来源于梵语"阿谨提那",意为"无想"、"无思"。石窟开凿于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代,当时佛教被定为国教,虔诚的佛教徒们为敬奉佛祖、研读经书、修身养性,找到了这个丘陵起伏、景色秀丽的幽山深谷。一时间,这里僧侣云集、香火不断。开凿工作持续了将近1000年,随......[查看详情]
阿格拉红堡 阿格拉从1526年巴伯尔大帝建国开始,就成为莫卧儿帝国首都,后来阿克巴大帝迁都法特赫希克里,直到1599年才重返阿格拉。阿格拉位于德里南方240公里处,是印度北方邦最重要城市。公元1857年,东印度推翻了莫卧儿政权。1858-1947年间印度沦为英国统治的殖民地,从此阿格拉已经不再是印度的政治重地。阿格拉市内街道狭窄,保有中古世纪风貌,主要旅游点包括泰姬玛哈陵、阿格拉堡、法特普希克里等地,其中以泰姬玛哈陵名闻遐迩。泰姬玛哈陵的声名,为现代阿格拉......[查看详情]
阿格拉古城CitySiteofAgra 印度古代都城。位于北方邦西南、德里东南200公里的朱木拿河南岸。1504年德里洛提王朝第二代皇帝塞坎达尔·洛提定都于此,兴建了阿格拉城和王宫。1526年,洛提王朝灭亡,莫卧儿王朝继续以此为都城。后第三代帝王阿克巴大兴土木,将伊斯兰和印度教不同的建筑风格融汇一体,建成了许多式样新颖、各具特色的建筑物。
莫卧儿式花园:此花园是一个典型的波斯式花园,位于主体前方,中央有一水道喷泉,而且有两行并排的树木把花园划分成4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型,因为4字在伊斯兰教中有着神圣与平和的意思。
胜利宫距离阿格拉35公里的法特普西克立,曾经是莫卧尔王朝阿克巴大帝Akbar(1542-1605)的首都,历时12年。由于他在迁都之后的第二年打了一场胜仗,所以将法特普西克立称为胜利城,皇宫就称作胜利宫。胜利宫的建材取用最普遍的红砂岩,结合印度、中亚和波斯一带的建筑风格,雄伟中不失华丽。如今外墙已损毁,但宫殿仍相当完整,大门沉稳壮观,雕花精美绝伦。阿克巴的妻子住的宫殿,因为不同宗教信仰而有不同,其中以伊斯兰教妻子的宫殿最大,其次是印度教,基督教的最小。建......[查看详情]
班加罗尔还有印度“酒吧之都”的雅号,到市中心的甘地路和布莱各德路,这里小酒吧比比皆是,每一家都有独特的音乐风格与装饰,成为许多年轻的软件工程师放松休闲的好去处,也构成了班加罗尔夜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灯火通明的商业街,各种时尚专卖店让贵为首都的新德里也相形见绌。 从资料上了解到,30年前,肯德基由于与印度当地发生商业纠纷,一举撤出了印度市场。为此在印度与辣鸡翅无缘,有记者2004年时到印度去,当时印度惟一一家肯德基店就在班加罗尔。其实肯德基为什么会首先选......[查看详情]
达克希涅斯瓦尔庙印度教圣地。位于加尔各答市北14千米处。建造时间不详,大约在19世纪中期。原为当地一所普通的祭拜时母的庙宇,后因罗摩克里希那而出名。罗摩克里希那是近代印度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出身于一个破落的婆罗门家庭,父母是印度教徒。他曾学习过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知识,在传统印度教的基础上,综合各改革派的学说,提出了“人类宗教”的新体系,主张宗教的使命是实现人类“普遍的爱”,因此,宗教徒的职责应是为人服务。罗摩克里希那的大哥罗姆俱摩尔是达克希涅斯瓦......[查看详情]
白鲁尔庙印度教寺庙,位于加尔各答市附近。19世纪下半叶印度著名哲学家白鲁尔的弟子为其而建造。白鲁尔是印度教改革家罗摩克里希那的弟子,曾参加当时最有影响的宗教和社会改良运动,后皈依罗摩克里希那,献身于印度的宗教和社会改革活动。他呼吁驱除封建社会暴君,打破宗教和种姓对立,提高妇女权利等,在印度社会各个阶层有着广泛的影响,被人们视为精神导师,尊为圣人。白鲁尔出家后,就曾在此托钵苦修,领悟人生真谛。寺庙建筑形式奇特,下半部为传统的印度教寺院结构,上半部为伊斯兰教清......[查看详情]